“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商洛市丹凤县,古属秦头楚尾、宋金交界,是为秦岭明珠。千余年来,风云变幻,岁月沧桑,历史在秦岭深处的这座小城中形成了独特的记忆,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文物古迹。6月4日,丹凤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楠带领干警在马帮会馆等地开展寻访活动。

丹凤 马帮会馆
检察干警在了解马帮会馆的历史存续脉络后,又详细询问了工作人员会馆当前的保护措施,对文物主体的防火、排水、防虫设施进行核查,针对墙壁老化、返碱等问题提出保护意见。
丹凤商镇 崖墓群
行走在秦岭秀丽山水间,经常会看到在丹水两岸的绝壁之间,留存着许多大小不一的人为洞窟。1989 年始,文物工作者开始深入调查这些被当地群众称作“跑匪洞”、“巴人洞”的洞窟。2005年底,商洛崖墓考古科研项目就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立项。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商洛市考古队多年的考古调查,目前共发现崖点721处,崖墓数量达4232 座,其中丹凤205 座。
丹凤的崖墓集中分布在凤冠山和商镇大峪沟口、棣花巩家湾等地,其中以商镇大峪沟口的崖墓尤为险要,少有人登。崖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2013 年,商洛崖墓群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寻访过程中,检察干警认真了解了崖墓群的历史文化价值,用无人机对文物遗址周边情况进行了查看。在寻访马帮会馆和商洛崖墓群的过程中,一名检察干警感慨的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文物传承历史文化,文物滋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马帮会馆屋梁上有一副楹联:商山庆云拱北极,丹水灵气振南天。我愿贡献自己的力量,踏遍丹凤的山川河流,让故乡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世代流传下去。”
文化“寻保传”,是增强全社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丹凤县检察院将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寻保传”活动,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来源:丹凤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陈佳
编辑:聂蕊 校对:陈佳
审批:陈佳 签发:李丹亭
丹凤县城龙驹寨自古是“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冲,久有水旱码头称誉。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始即为“贡道”,为建都长安之历代王朝主要补给线。百艇连樯,水走襄汉,龙驹寨江岸是水陆换载的著名码头,马帮会馆即是码头上的标志性建筑。马帮会馆,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供马帮跑山客食宿、聚会、娱乐、储货之用。2014年6月9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