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秦岭南麓:检察守护让千年古道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穿越秦岭沟通南北的秦蜀古道是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而子午道正是其中极富盛名的一条。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如果大家沿着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一路向南进入秦岭,就踏入了古子午道。据考证,其至少在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出行方式的变迁,子午道蜿蜒的身姿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唯有散落的碥道、栈孔、小聚落遗址等“残骸”昭示着曾经的伟岸。 

  子午道安康段遗址由宁陕、汉滨、石泉三段组成,相继于2008年、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石泉段附近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鎏金铜蚕”,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印证。 

  检察机关回访金水河遗址 

  2022年10月,省检察院直属分院通过大数据检索获取子午道遗址保护不力的问题线索,遂移交秦岭南麓检察院办理。该院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办案组,对该线索立案调查。办案组从各方面查阅历史资料、收集有关古道的专题片,随着那些熠熠生辉的历史故事被挖掘出来,大家对遗址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保护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 

  检察机关与“益心为公”志愿者回访古道 

  办案组先后探访了3个县区十余处遗址,与文物部门、镇、村干部沟通,与周围村民交谈。依托分院数字化中心,办案组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一信息制图院参与调查,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及远程视频调度平台,单兵作战变成了集团作战,通过科技协同,有效突破了地域限制并固定关键证据。 

  为凝聚保护共识,扩大保护朋友圈,11月17日,秦岭南麓检察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市县文旅局及8个镇政府派员参会,同时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文物专家、学者参加听证。办案检察官通过PPT和大量的视频、图片,真实反映了各处遗址保护现状,并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条例现场释法。“子午道遗址记录了古人改天换地的奋斗历史,是先民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保护好很重要!”与会专家的发言进一步印证了检察官的意见。全国人大代表、石泉县邮政分公司职工赵明翠在听证会后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石泉又是我的家乡,子午道这么重要的文化遗址一定要保护好、宣传好,我们大家都有责任。” 

  听证员一致认为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切实可行。随后该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行法定保护职责。 

  检察机关召开古道保护听证会 

  相关行政单位对检察建议非常重视,积极组织力量到各个遗址点位进行查看,抓紧开展整改。与当地政府联合对遗址附近的无关建筑设施、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整改期间,补充设立界碑25个、标志碑2块、公示公告栏8块、宣传栏7个。石泉县文广局还由点及面,出台了《古遗址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古遗址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规程》等制度文件,将监管保护措施从子午道遗址扩展至全县其它80余处各级古遗址,实现了全覆盖。 

  “作为新时代的检察官,当我触摸着一个个栈孔,感受到的是古人坚毅不屈,战天斗地的民族精神;当我站在嘉陵江畔,看着水运航道、陈仓古道、宝成铁路以及乡镇公路四路并行的盛况,感受到的是交通的飞速发展,祖国的日益强大。秦蜀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寄托着古人走出去的渴望,是一条经济之路、文化之路,更是激励我们当代人不断向前探索的希望之路,以高质效的检察履职守护他,让后代依然能够看到他,我感到很欣慰、也很值得。守护中华文脉弦歌不辍,跨区划检察永远在路上。”检察官在本子上记录下了寻访感受。 

  来源:陕西省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潇元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