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洋县:青冢犹存汉时月 检徽长护古道尘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秦岭苍茫处,傥骆古道如一把利剑,自三国烽烟中蜿蜒而出。傥骆道,乃秦蜀古道之一,北起周至骆峪,南抵洋县傥水,全长约240公里,洋县作为该道的南端枢纽,是通往巴蜀的重要节点。 

  检察干警寻访千年傥骆道 

  2025年3月10日,洋县检察院联合县文旅局、专家学者共同寻访傥骆古道遗址及沿线文物。循着《洋州志》“戚氏村,县西八里,为戚氏故里”的记载溯源,城西傥水河口五里的戚氏村,苍柏掩映处,一座高5米、直径8米的封土古冢静立千年——这便是傥骆道文化链上最凄美的历史纽结,相传正是汉高祖刘邦宠姬戚夫人埋玉之地:戚夫人墓。通过走访,检察干警发现这座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戚氏墓,正面临夯土风化、农垦侵蚀的双重危机。“指尖抚过斑驳的汉砖,我在夯土层沟壑里触摸到文明断裂的震颤......”检察干警在寻访体悟中写道,“此刻站在戚氏墓倾斜的封土堆前,终于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条中‘及时抢救修缮’六字承载的千年之重。”

 

  汉代戚氏墓遗址 

  随后洋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经实地勘察、走访当地村民及干部了解墓冢历史,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行文物监管职责,依法对墓冢进行保护。经有关部门回复,将采取清理杂树杂草、砌筑围挡等措施修复墓冢并防止其被农垦侵占。“这不是简单的封土修复,而是在修补历史的断层。”检察干警在案情讨论会议中说道。根据当地“清明方可坟冢动土”习俗,这座承载汉代记忆的“冢疙瘩”于今年清明节前后进行整修。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傥骆古道,这座承载着汉家烟月的“冢疙瘩”,终将披上法治织就的护甲。 

  秦岭深处的古道遗址 

  检察干警寻访古道遗址 

  归途时穿行于傥骆古道,每一块斑驳的栈石都在诉说着千年文明故事。这条横贯秦蜀的文化血脉,不仅是见证商贸往来与文明交融的活态史书,更是镌刻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密码。 

  一位寻访的检察干警触摸着石壁上深嵌的历史印记,感慨地说道:“守护傥骆古道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对生态和人文价值的系统性守护。古栈道遗址是时光交给我们的公益诉讼案卷,而我们,正以检察之笔书写新时代的‘护道答状’。作为检察机关要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构建文物文化遗产全方位保护体系。今后,我们将结合县域文化资源禀赋,持续推动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走深走实,探索建立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机制,让历史文脉在检察守护中永续传承。” 

  来源:洋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潇元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