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延川:寻访刘家渠毛泽东旧居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9日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带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首个落脚点便是延川县永坪镇刘家渠村。在此期间,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寓意着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如今,刘家渠毛泽东旧居已成为红色延川的一张名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2月25日,延川县检察院干警深入永坪镇刘家渠村实地察看毛泽东旧居现状。刘家渠村毛泽东旧居的两孔窑洞坐落在一处相对开阔的土坡之上,背靠土塬,在周边环境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而沧桑。第一孔窑洞洞口略呈拱形,木质的门窗已有些褪色。窑洞内深8米,宽4米,地面是夯实的黄土,踩上去踏实而又带着微微的松软。窑洞后矗立着一座毛主席的雕像,伟人的面部轮廓清晰,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正洞察着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第二孔窑洞的状况则不容乐观。洞口的上方,墙皮像一片片干枯的树叶,卷曲着、剥落着,露出里面土黄色的坯体,顶部的墙皮大面积掉落,有的地方甚至裸露出了土层。 

  检察干警走访当地村民 

  在这次寻访中,检察干警发现刘家渠毛泽东旧居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往旧居的道路缺乏标识;旧居大门敞开,看护不到位;消防设施不健全,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珍贵的革命文物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延川县检察院与县文旅局召开文物保护专题座谈会 

  针对这些问题,延川县检察院会同县文旅局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3月17日,依法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加大看护力度,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健全标识系统,在岔路等关键位置设置清晰明确的指示标识;对掉落墙皮的窑洞进行修缮;完善消防设施,配备充足且符合标准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检察建议书发出后,延川县检察院持续跟踪整改进度,同时加强与上级检察机关和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保护合力,确保革命旧址得到妥善保护。 

  刘家渠毛泽东旧居 

  革命旧址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更好履行检察监督职责,自2025年起,延川县检察院深入开展调研,干警们向党史研究专家虚心求教,深入了解毛主席转战陕北在延川县的路线与途经地址,收集历史资料,走访当地村民,深挖1947年中央机关驻留详情及旧居旧址相关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工作。 

  来源:延川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潇元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