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曾思艺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定价68元,576页,500千字)
《罪与罚》曾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部文学经典之一,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一部深刻描绘罪犯内心世界的社会心理小说,是一部震撼灵魂、触及良知的文学巨著。
故事从主情节上看并不复杂,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名辍学的大学生,他一直梦想成为拿破仑式的“非凡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潦倒以及失意使他倍感痛苦,为了打破现状,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无辜的妹妹。在这之后他的内心却饱受煎熬和痛苦,最后在索尼娅的感召和鼓励下,自首后被流放西伯利亚,内心也得到了安宁。
小说最吸引读者的是作者几乎将全部的笔墨用在心理和语言描写上,在书中事无巨细的剖析了一个罪犯的内心世界,将他行凶前的思想挣扎、行凶时的惶恐颤抖、行凶后的内心谴责全都赤裸裸的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直观的感受到那种状若癫狂、精神恍惚的心理状态,加上作者精妙的情节安排和紧张的剧情内容,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小说充分展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引人深思。主人公本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大学生,他的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对母亲和妹妹心存愧疚,乐于助人,甚至倾其所有;也有黑暗的一面:杀死了两个手无寸铁的妇人。主人公的内心时刻充满着良心与本能、法律与道德、情感与恐惧的冲突。杀人劫财后,本可以逃避法律制裁的他并没有如自己想象一般踏上非凡的道路,而是越来越敏感多疑、神经紧绷,备受良心的谴责,精神接近崩溃。小说中关于“罪”的描述仅占一小部分,但是“罚”的内容却贯穿全篇。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和对话来表达“罪”之后的“罚”,不仅指身体上的惩罚,更重要的是心灵上、道德上的惩罚。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私、残忍、自大、伪善……都是人性的漏洞,稍不注意就会深陷其中。为了生存和利益最大化,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权衡利弊得失,甚至要面对善与恶的抉择。如果任由心中的恶肆意蔓延,会让人们丧失心智,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最终失去一切。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人生的底线。
作者: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 王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