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心中的石榴山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3日

  懵懵懂懂的小时候,老觉得太阳是从西边莽莽秦岭的群山中,一个高耸地塔形的地方回家,红红的太阳从老远的地方照过那个塔,然后照到我的眼睛里。 

  再长大一些,知道了宝塔山,以为那个神奇的山就是宝塔山,那个塔就是那个红色的宝塔。 

  知道那个神秘地方真实情况是在十几岁以后。在秦岭脚下的老家眉县岐山一带,人没了,要埋人是个很讲究的事情,坟墓的地点、大小、朝向、规制不是你家里人、家族人能定的,这要请“先生”来看、来定。不论坟墓怎么安置,怎么确定,但有一个是一定的,那就是头朝石榴山。知道这个风俗后,才知道那个“塔”其实不是塔,而是一个山头,更不是太阳的老家、不是红色的宝塔。 

  多少次太阳下山的时候,不经意还是要看看那个塔形山,群山之中,傲然挺立,霞光万道,神圣之情,油然而生。 

  多少次想去看看那个山,想看看那个石榴山长什么样子,有多高,有多粗;想知道那个石榴山有什么掌故、有什么传闻。但是,迈入知天命,奔向耳顺的我,至今没有到过石榴山,而那个山的故事却听了不少。 

  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人们茶余饭后喜欢聚在一起谝闲传。这样的习惯练就了不少讲故事的高手。就我们齐镇附近,最喜欢讲磨石沟、石头河、四嘴山的故事,什么刘备在磨石沟的那一个石头上打过草鞋,至今石头上还留有打草鞋的整齐眼槽;什么西藏来的喇嘛盗走了斜峪关鸡冠石上的宝石,从此鸡冠石再不打鸣;什么四个仙女喜欢南山,下凡变成四嘴山。 

  相关石榴山的说法是石榴山原名叫桃山。相传古代马江三县寺一樵夫骑驴来南山伐薪,见山中树下有两个老者下弈,便在一旁观之。有一个老者给了他一颗桃,他食桃,观弈,顿觉天昏地暗就地盘腿而坐,一会白天一会黑夜、一会下雨一会下雪……直到听见有人叫他才醒,眼见驴僵朽断,斧柄成未。回家后,家中人都不认识,原来他已在山中待了六十年,给他开门的人已是长成中年的孙子辈,他知道自己已得了道,又去南山,在最高的一座山顶坐化成看似桃的石山。后来事过境迁,这只巨桃远看像挑,近看更像炸开的石榴,故当地人管它叫成石榴山。 

  我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大多是早已去过石榴山的,在那个食物短缺,肚子不时咕咕叫的年代,上山打核桃、打山韭菜、打毛栗子;摘五味子、摘山葡萄、摘猕猴桃是最开心最欢乐的时光。那个时节就连终年在山上放羊的孤独小哥都高兴地唱起山歌,歌声在山峦之间来回飘荡。舅家距离我家有十余里路,是斜峪关旁、石头河边的一个小山村。从小爬遍齐镇附近的山山峁峁,也上过岐山县落星乡附近的不少大山,但没有到过石榴山。也许因为那个山实在是太远,那个时候路也实在是不好走,或许就没有什么路。 

  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旅游兴了起来,“驴友”、“探险”成了时髦的事情,身边的不少人都去了石榴山。 

  去过石榴山的人说,从眉县到石榴山需要整整一天时间,这还要看天气,运气不佳常常会遇到下雨,这样就回不了家,要在山上住一宿。听“驴友”说,石榴山是太白县、岐山县和陈仓区三个县区分界的制高点,与太白山、鳖山一起,是关中西府一带秦岭的标志性大山,在眉县西南方向,距离眉县县城近300里路程。去时,沿褒斜古道走,在太白县樱鸽镇杨家河村向西,一路上,松柏苍劲的腰杆挺得更直,茂密的老林枯叶铺地,松果在空中玲珑地摇曳,空气中有一种大森林的味道。一位朋友说,他们登山时,有一老一少爷孙俩也去朝山,七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带着三四岁的小孙女,一路坚韧前行,有种去修成正果欣慰,这是朝拜者对最高山峰膜拜。 

  庙宇是炎黄子孙对大自然敬畏的殿堂,也是世人膜拜的法场。皈依佛门的朋友说,石榴山前也有佛家殿堂,特别的是,佛门弟子用上了新科技,在那里用一块太阳能板发电,为朝山的信众播放《地藏经》等佛经,香火缭绕,佛音回荡,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登顶石榴山的朋友说,石榴山是一个巨大的石峰,他直指云端,三面绝壁深不见底。山高人为峰,不知何时何人在绝壁上凿出石眼,安上了锁链,为攀岩着架起了云梯。由于时光久远,空中晨浮的铁链早己生了锈,握在手中却成了攀崖的神器,爬上石榴山是个惊心动魄的举动。攀上石榴山之巅,像是巨石在云端炸开了三瓣,在中间石山上,1998年,岐山、太白、陈仓区各自安放了界石,故此人们称此地“一脚踩三县,”那是对石榴山独特地利位置的认可。一位音乐爱好者说登顶的感觉是,站在秦岭之巅,俯视关中大地,不宜唱京剧、不宜用美声,最好是大吼秦腔,或者用二胡拉一首秦腔曲牌,那感觉是豪情满怀、壮心不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最陕西、最关中、最豪迈。 

  人常说叶公好龙,老父亲经常说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去石榴山的想法。但是,每每遥望石榴山,总有一个问题就跳了出来,为什么在那个方位、在那个太远落山的地方,就自然地生长出这么一个奇特的直插云霄的塔形山峰。看景不如听景,留一些想念、留个别向往,也许反倒能留下真心、留下真情。 

  石榴山,她没有太白山的领袖地位,没有鳖山的气势磅礴,但她的的确确是我儿时的一座神奇之山,乡邻的一座心灵之山。 

  (作者:眉县人民检察院 王有志 编辑:王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