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读书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8日

说起我对书的感情,有仓央嘉措的三句诗大抵可以形容:“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也可以用这段晋北民歌来形容:“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哥在那山头妹在那沟,说不上知心话你就招一招手”。面对面坐下还想你,是最美的情句,也最能形容对书的感情。这情,是生活初尝时的忧伤,是生活迷恋中的忧郁,是生活眷恋下的忧肠。

读书,有时候会忧伤,这种忧伤,有时候竟无从道来,没有由头,更无从说起。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例如在读《平凡的世界》第一卷24章最后一段话:“他(孙少安)站在山顶上,望着县城的方向,两只手抓着自己的胸口。他面对黄昏中连绵不断的群山,热泪在脸颊上刷刷地流淌着。原谅我,润叶!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别了,我亲爱的人……”去远方,寻找的是另一个姑。这段话,有对生活的哭诉,对命运的哀叹。但是又要以决绝的姿态去追寻在远方的希望。但却是让人额蹙心痛,九转愁肠。

读书,有时候会忧郁,一寸凝思千万绪,剪不断,理还乱,千思百虑皆不是,长夜漫漫无心眠。尤其是在读诗词时,感觉更甚。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是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然,读书也有霍然云消雾散而欢意浃洽,往往也会柳岸花明而心花怒放。例如读《明史》里面这样记载,左良玉常领着不足三千的关宁铁骑追着流贼十几万人再跑。当时就感觉明末起义之不成,这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读《李自成》一书中,里面又有“打谷”一说,因灾荒连年,农民衣食无着,起义军常常去打土而分粮,故远近百姓偕从王之,是去分粮,不是去打仗,疑惑顿解。这也就是孟夫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无书,就会瓮里观天,管中窥豹。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自然是陈念不破、心结难摈、无所适从,黯然神伤。

读书,有时候又会忧肠。这种忧肠,用这样一段话说来很贴切: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你说天地玄黄,风月琳琅;后来月斜江上,云淡天长。你说蒹葭苍苍,浅画眉妆。后来长天飞雁,木叶画堂。人人都有一个哈姆莱特,一开始说人家是“小甜甜”,后来又叫人家“牛夫人”。读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二十四史》,读《曾国藩》总是能感觉到中国家系文化之美,可是又读豆豆的《遥远的就是主》,又要反思我们靠天、靠地、靠父母、靠朋友这个“靠”的文化。当然,始终信奉书里的那句话。“佛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自己却愈发觉得浅陋不知,为愁强赋,只是偶尔眉开眼笑,欣喜而狂。负笈担豋、栉风沐露。杯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百思千虑皆不得,在挑灯火读文章。

忧伤被泪湿坏了翅膀,忧郁在古老的夜空凝望,远方的音乐在倾诉着忧肠。读书始终在路上。

(作者:延安市人民检察院 张志杰 编辑:胡安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