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国家检察官学院,是我国检察官培训的最高学府,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官在这里接受培训,今年1月13日至22日,我很荣幸地在这里参加了为期十天的第三期民行检察业务专题研修班的培训活动。
在沙河镇,我经历了培训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培训,第一次作为小组培训召集人,第一次参与破冰活动,第一次组织结构式研讨,第一次在课堂上代表陕西省作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实践”的发言等等,这样多的第一次对于我个人弥足珍贵值得纪念,希望和检察同仁分享。
2016年1月10日,我接到了国家检察官学院宋老师的电话,他提议我作为这次培训的小组长,征求我的意见。我当时感觉很突兀和忐忑,这一次培训对象为省级院和分州市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业务骨干和基层院分管检察长,而我个人只是基层院民行检察科的副科长,因为是宝鸡市院确定的检察教官破例参与培训的。我作为小组长即小组培训召集人真的合适吗?我将我的疑问和宋老师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小组长主要是为大家服务的,主要负责通知小组成员一些事项。虽然宋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自己还是带着疑问和不确定同意了小组长的任命。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的第一堂课就是破冰。在报道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收到学员手册上面详细记述了课程安排和座位次序及注意事项。报道大厅的通知版面强调有破冰课程的学员换好合适的鞋,当时我就认为破冰可能与户外活动有关,等到姜老师和王老师上破冰课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错的有多离谱。破冰更多的是一种比喻意义,我们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彼此间相互陌生,好像隔着冰墙,破冰课就是要大家相互认识,消融陌生感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在破冰课上组织了三个活动,第一是“肢体接触”。每一排的每个人左手伸出一个食指顶到隔壁同学打开的右手,在老师一段话给到提示的时候,每个人都抓别人的食指,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轻微肢体接触,有研究表明肢体接触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陌生感。第二个是“名字串烧”。八个组每个组16个同学参加,比赛记名字。第一个同学说我是A,第二个同学则说我是A后面的B,第三同学则说我是A后面的B后面的C,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必须记住所有人的名字。有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对着每个人的脸练习会比较快一些,经过这个活动即使没有记住小组同学的名字,也记住了他的脸,便于以后分组参与集体活动。最后是“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都是一个代表队,设计队名、队徽、队歌、队形、队长解释含义,类似于拓展训练,要求是每个队员都要参与活动。目的在于培养队员集体荣誉感。
作为此次培训的小组长,我共组织了五次集体活动,对于我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选人用人能力也是一种锻炼,这种体验是我在现在岗位上所不能体会到的。破冰中的“名字串烧”和“小组展示”是我组织的。“名字串烧”环节中最后参与的不是所有人,有学员从一开始就提出自己记不住不参加,防止太多人提出类似理由,把此人放在第一个,随后确定每个人参与练习,两轮以后确定人选,作为组长注重了其他学员的效果就自己记名字差了一些,有学员提议我在前边的时候我就同意了,在第二轮以后调整将语速快的和记性好的放在后边,虽然我们大家积极性很高,最后配合以后成绩只是中等,我就建立小组微信群,做好情绪安抚工作正确看待得失。“小组展示”环节有队徽设计,绘画讲究天赋,分工好队徽人员,其他人员讨论队名、队歌、队形及含义解释。力求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含义解释因为指定队长,作为队长的我自己表现欠佳,紧张及没有特色,向我们第七组的队员致歉。在组织调查权实训讨论中没有出现需要分享的情况。
在组织《结构式研讨:民事诉讼监督规则适用中的问题》的研讨中出现了很多状况,考验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事决断力。在开始讨论的时候,平时表现活跃的人员没有要发言的意思了,开局就不是很顺利,那作为组长我个人就要带头发言,接下来就要确定发言顺序。我自己大概算了一下每个人五分钟可以所有人都发言,我定了按照点名册每个人发言五分钟的决定,之后的发言就比较顺利。在确定小组发言人的时候又出现了相互推诿的情况,根据本次培训要求全员参与的原则,我确定已经大会发言的学员这一次不参与,在剩下的人中提议发言积极的三个人选,同时提议考虑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发言的语速、自己观点的新颖性、工作经验判断临场应变能力确定发言人的标准,大家根据提议的标准综合判断三个人的情况表决,确定一位发言人代表我们组综合讨论结果做大会发言。作为临时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考虑群众的意愿,同时要有一定的标准,在出现相互推诿的时候,必须准确果断作出决定,不能久而不决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培训一开始我就建立了小组微信群,多次强调集体活动会在微信群通知大家,在组织小组集体照相的时候,我也是按照微信通知大家的,结果一个学员就说自己没有参与照相,并且说谁看微信啊,我当时碰见这种咄咄逼人的学员,我只能压下自己的怒火,告诉他我午饭以后再组织一次,但是只能是自愿,其他学员不来我就无能为力。后来这位同学私信给我委婉道歉了,我心中最后的郁闷也一扫而光了。作为小组长我学会了大度容人,人的肚量是在一次次怒火中练成的,这是我的心得。
面对阶梯教室中一百六十多名学员和老师,代表在课堂上代表陕西省作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实践”的发言,我是第一次在这样多的同仁面前发言,心里是相当忐忑和激动的。在培训的第三天,王老师让十三个公益诉讼试点省份确定一名发言人代表本省进行经验介绍。陕西省的六个人开了碰头会,子州县院的科长主动请缨,我们就把他报给了王老师。结果大会当天子州院的科长自己不能发言了,大会发言已经开始三个省份了,让我参加大会发言,我再一次体会了一把肚量。我临时只能拟定发言提纲,首先总体介绍了宝鸡市由市法院、市政府办、市政协、市人大参加宝鸡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的的公益诉讼动员情况,其次介绍了市公益诉讼领导小组情况,重点接受了我院自己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情况,将线索来源、外围取证、询问当事人及协调沟通作了介绍,会后在餐厅碰见安徽砀山院的一位同仁,其他省份没有接上具体办理情况,他认为我的介绍不错,总算没有给陕西省抹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来。
培训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在沙河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在培训结束以后学员们还通过微信群和大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我们的交流沟通还在延续。期待下一次和大家相聚,期待友谊天长地久。
(作者:凤翔县人民检察院 陈艳妮 编辑:刘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