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一个点子解开了帮扶对象的“心疙瘩”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提到扶贫,我一直认为很难:绝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巨量资金来解决,对于一名普通检察干警而言,能力实在有限。可是,几年前的一件小事刷新了我的认知:扶贫,并非需要多么轰轰烈烈的大动作,只要用心,普通干警照样大有可为。

  那还是我入职检察院工作的第二年。根据院里安排,我分到的帮困对象是老赵。作为山区小县,山大沟深,贫困率本就很高。而老赵家在麟游县的最西边,家里的贫困程度可想而知:他家的这个房子是2012年整体搬迁时盖的,只有两间平房,一间住人,一间做饭,至今盖房时借的钱还没有还清。自己患有地方性大骨节病,牙齿早年脱落,四十多的年龄看起来有五十多,在家以务农为生。家里还有母亲和女儿,母亲年迈又体弱多病,女儿虽外出打工,但因为只上了个小学,学历低,只能在工厂上班,挣的工资也只够自己花销。他家里距离单位有六十多里的路程。山路崎岖,每次去都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

  然而,经过深入沟通,困扰老赵多年的心病倒并非穷,而是另有缘由。那就是他的媳妇。老赵媳妇2003年外出后走失,老赵多方打听都杳无音信,向镇上派出所报案也没有结果。老赵媳妇已外出走失多年,但户口一直都在老赵家里。镇上有规定,户口簿上登记在册的人必须全家都缴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否则家里其他人即使缴纳了也不能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为此他一直都在给失踪多年的媳妇缴纳着这部分保险,刚开始几十块钱他还能承受,但是现在这费用一年比一年高,这笔费用对老赵这个贫困户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他给村镇收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都说了家里的情况,但是因为户口在,村镇负责的同志的回答都是按规定没办法解决,除非把老赵媳妇的户口从老家户口登记簿上给注销了。老赵又跑去镇上派出所办户口的问,怎么才能把户口销了,镇派出所办户口的民警告诉老赵他们销户口一般是要有死亡证明、离婚证、法院判决之类的材料才给销户口。没人知道自己媳妇是死是活,所以死亡证明村上肯定不给开,离婚证人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有,这可把老赵给难倒了,真真正正成了老赵心头上的“疙瘩”。

  在我们谈话之余,老赵的母亲叹着气说听别人说她离家出走后改嫁了,没几年因为生病已经死了。听着这话,我给老赵分析说,人家能走这么多年不回来,肯定对你和孩子已经不牵挂留恋了,你也要慢慢放下。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拿到法院的判决,就是看你同意不,老赵说“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了,只要有办法能不再交这些费用就行。”我给老赵说你媳妇因为离家出走已经十六年了,你也找过,也报过警,都没有音信,是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拿到法院的判决来销户的。老赵一听宣告死亡有点接受不了,我告诉他这两者是可以选其一的。

  看得出老赵虽然嘴上说自己放下了,但心里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说万一哪天她回来了怎么办,我说那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就申请宣告失踪,她之前的财产由你代管,你们的婚姻关系还是存续的,哪天她真的回来了你还是可以去法院申请撤销宣告失踪的。在解开了老赵心里的疙瘩之后,他同意选择申请宣告失踪。但是办这个手续对他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法院这个单位他也只有在电视里听过,连在县城哪里都不知道,更别说去办事了。于是我告诉他让他给我说他媳妇的具体情况我帮他写申请,他来签名字按指印,然后他去村委会开个证明、再去镇上派出所把当年报案的材料让民警调出来复印一份,再就是准备好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等材料。并告诉老赵等把所有的资料都准备齐了给我打电话,要是有单位的车去下乡,他就坐顺车来县城联系我带他去法院办理相关手续。

  2017年年初,老赵准备齐了所有的材料,我给他联系了单位驻村的同事把老赵捎到了县城,我带着给他写好的申请书和他一起去了法院办理了相关手续,在法院确认材料齐全无误告诉老赵让他回家等消息后,我们才离开,虽然材料交了但是老赵的心却一直悬着,每次去下乡他都会问我申请的进展情况,我说因为法院办理案件是有流程的,而且你这个是宣告失踪,法院是要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告期满后,没有人有异议,法院才会开庭审理、判决的,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2018年12月1日,老赵终于接到了县法院打来的电话,说2018年12月4日要开庭审理他宣告失踪的案子,老赵心里很是紧张一宿未眠,当天一大早就赶到了法院,法院经过审理,当庭作出了判决,支持了老赵的诉讼请求,老赵拿到判决后第一时间赶去镇上派出所办理了销户手续,交了多年的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终于不用再交了,老赵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打电话对我说“没有你,我一个没文化的农民就拿不到这份判决,户口也就销不了,不知道自己还要交多少年‘冤枉钱’,真的是太感谢你了”。

  扶贫到底难不难?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面对积贫积弱的现状,肯定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倘若我们能换一个角度,对于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只要我们能细心、耐心,加上恒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同样是在扶危济困呀。

(供稿:宝鸡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