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是郭老师的故事。是的,我的老师姓郭,叫向宏。但是其实他一点也不红,还很普通。长得普通,学历普通,职务普通,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最近因为工作关系,我再是辅助他的小书记员了,但是两年的相处,在他的身上我却感受到了许多不普通,今天特写此文,希望普通的郭老师“红”起来。
普通的办案,不普通的执着
刚开始跟着郭老师开始学习案件流程时,我经常出错,在我眼里很小的错误,郭老师也不肯放过。刚开始,我有点恨他,但才来的我也不敢造次,装作很虚心的样子赶紧学,认真改,慢慢地我明白,在案件办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不多”,要力求“准确”。很多时候,我们的决定,关乎的是一个人的自由。
郭向宏开庭
记得他曾经办理的一起案件,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他发现该案的罪名几次变更,根据案卷中现有的证据罪名的认定确实存在异议。他决定带着我一起去趟案发现场。最冷的三九天气,我们和侦查人员站在河堤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多趟,查看后,郭老师还与侦查人员进行了很久的交流。我站在旁边,又是跺脚又是搓手,快要冻成冰棍了。当我忍无可忍,想和他说赶紧走的时候,郭老师高兴地对我说:“太好了!今天这趟真是来对了”!“对什么对,我快冻死了”我心里忿忿地抱怨,他却一副很满意的样子。其实我知道在他心里,对罪名的认定已经十拿九稳。他就是这样,在案件中总是精益求精,两年的相处让我懂得,他对案件的热爱,其实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普通的学历,不普通的求知
向宏不是法学院毕业的科班生,但是他却喜欢法律,热爱办案。通过自己的努力十年前通过了司法考试,开启了他无休止的办案模式。法律的变化太快,不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办公桌上放着的卷宗可能会轮番换,但是总有几本书是“常驻客”,那就是厚厚的《刑法应用一本通》和几本他自己收集起来的关于办理各类案件的文件整理成卷的司法解释,有的检察官老师遇到棘手的案卷需要查阅相关司法解释,也会借阅或者复印郭老师的“自制卷宗”。郭老师常对我说,一定要养成经常收集这些材料的习惯,将它们整理成卷,就不会在需要的时候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扑了,有时候“度娘”都找不到的地方性法规反而会在这几本自制卷宗中找到。
在郭老师的影响下,我这个曾经不好好学习的人,也报了法律硕士,准备好好拼一次,是他让我知道,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什么时候学习都可以让自己变成更好地我。
不普通的老师,不普通的亲人
刚开始到检察院,知道我的老师是个男的,还不是很帅,我还是挺遗憾的。可随着时间,我觉得他是最帅的郭老师。他提审讯问的样子很帅,开庭指控犯罪的样子更帅。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法律条文,更让我看到这条文背后的冷与热。
郭老师总是很照顾我,有时候有的案子时间比较紧,需要加班,但是考虑到我孩子还小,每次都会说:“你先回去看孩子吧,我自己整理。”有一次我孩子生病严重,急需转院治疗,我在医院哽咽着给郭老师打电话,让帮忙履行请假手续,郭老师还帮我出主意想办法尽快地帮孩子看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和瓶颈,他也总以过来人的角度,帮我分析,给我提出建议。那点点滴滴地帮助,我都心存感恩!
作者李洁楠和郭向宏
我想说的好像很多,但写出来的故事却又如此平淡。这就是郭老师,一名普通的二级员额检察官。难怪他不“红”,好像没什么红起来的点。但就是这样的郭老师,两年的时间让我成长,让我看到了法律人对案件的那份执着,看到了他们对自己价值的追求,看到了看似冷酷的他们其实都是有一颗温暖的心。
千言万语就用这句来表达吧!郭老师,谢谢你!
(作者: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 李洁楠 文丹丹 编辑:刘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