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检察对口援助工作是国家对口支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和最高检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检察业务、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检察文化、信息科技和资金项目等“六位一体”对口援助工作。1999年以来,共选派18批32名援藏干部或办案骨干入藏,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着力提升受援检察机关自我“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维护阿里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检察力量。
即日起,省检察院对口援助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新闻宣传处陆续推出援藏干部风采系列报道——跨越千里,“援”来是你!
闫党路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
最爱那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强烈感受到那片土地的苍茫、质朴、厚重、圣洁,那深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云朵、高耸的雪山、一望无际的湖泊、雄伟的布达拉宫、遍地的牛羊、广袤的草原,都在诉说着它的神秘和遥远,这是一片需要仰视的土地。
入藏时的忐忑不安
2023年5月初,我和来自天津、河北、吉林等省的10名同志受最高检选派进藏工作。出发前,我虽然做了体检,各项指标正常,但去了以后能否适应,心里依然没底。5月13日,从西安起飞,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拉萨贡嘎机场。在接机口,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同志给我献上洁白的哈达,嘱咐我放慢节奏,慢慢往出走。一路上有说有笑,没有感到不适。当天晚上,身体不适的感觉开始出现,头晕、胸闷、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早晨起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当时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大约过了两周,高反明显减轻,基本上适应了高原环境。
缺氧不缺精神
上班第一天,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李高生副检察长就把我们几个援藏干部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好好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高原经历,克服困难,与各族同志搞好团结,建立友谊,把内地好经验、好做法带过来,为自治区检察工作创新开展建言献策,为实施国家稳藏、治藏和兴藏贡献力量,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回忆。李检的一席话让我们深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李检不仅言传,也是身教的典型。他是最高检援藏干部,后留在了自治区检察院,为区检察院和西藏检察的发展殚精竭虑,他业务能力强且待人和蔼,在自治区检察系统威望很高,是我们援藏干部学习的榜样。
难忘的办案经历
5月底,我协助区检察院控申部门办理两个申诉案件。为核实案件情况,我和区检察院三名同志赴昌都复查了两个申诉案件的所有案卷材料,在厘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走访了当年参与两案办理的相关人员及案件当事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早出晚归、加班加点阅卷、调查、讨论、座谈、实地了解情况,分别梳理出了两案历次判决和信访处理情况时间表,撰写了六份内容详实的案件复查报告。
6月底,我参与一起专案的办理,负责为讯问提供事实和法律依据。办案期间,时常是晚上参与讨论案件、制定讯问提纲,白天赴拉萨看守所协助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拉萨看守所上午9:30上班,我们一般提前到看守所,经常到下午6、7点,大家才往回赶。那段时间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获不小。为了迅速突破案件,我和几位同志赴成都寻找案件申请执行人刘某。几经碾转,终于在某派出所户籍科,查询到在某小区户主刘某某的登记簿上显示同住人口为刘某。我们不敢耽搁,立即赶往该小区,等将刘某带回到办案点,已经凌晨两点。经过询问,刘某终于交代了有关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接再厉,进一步细化固定了相关口供和证据并传回拉萨,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事实依据。9月底,案件侦结并移送起诉。
10月初,区检察院选派我和来自天津的一名同志赴林芝市检察院协助办理相关专案。为查明案件相关事实,我们赴成都调查取证。在成都期间,先后通过中国移动、电信以及联通三大运营商查询相关人员的手机号码,跑遍了各个商业银行查询了相关人员的开户情况、交易流水及信息。赴四川省高级法院、成都铁路运输中院调阅卷宗,询问相关当事人并制作了多份笔录,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调证、分析和研判,终于查清了案件的相关事实,形成了初查意见。
感想和体会
援藏工作虽然结束,但它给予我的馈赠是丰厚的,留给我的记忆是永久的,对我内心的触动也是巨大的。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汉族和藏族在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促进民族融合,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首要政治任务。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用当地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释法说理,始终保持与当事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误解,确保案件顺利办结。
在西藏,不论是汉族干部还是藏族干部,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高海拔缺氧地区,身体状况欠佳,一家人分居两地、三地,甚至四地,路途遥远,无法经常与亲人团聚。但他们从不叫苦、不抱怨,任劳任怨,乐于奉献。这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品德令我十分敬佩。他们就像盛开在雪域之巅的格桑花。因为有他们的守护,雪域高原才更加美丽;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感受到岁月静好。他们用青春、热血和无悔为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先遣连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与他们共同工作、学习、生活期间,我们也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相知到相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宝贵的经验、知识和友情将使我受益终身。
此次援藏,也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布江达县的错高村位于巴松措(西藏把湖称措)附近,周围雪山环抱,位置偏僻。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家家户户以房屋入股,由专业公司打造成民宿,统一管理经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红,村民以服务员或保洁的形式进行就业,不足20户人的小山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并销售农产品,年收入近100万元,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村委会设村史馆,通过新旧村容村貌对比,将过去的贫穷落后与现在的美丽富饶展现的淋漓尽致。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在村食堂免费就餐,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嬉戏,年轻人身着鲜艳的藏服忙前忙后,如果你不了解村史,你根本无法相信他们的先辈过的是什么生活。正如聊天时一位老人发出的感慨:“现在的生活是过去做梦都没梦到过的。”
回到西安已经近一个月了,但昔日的工作场景,领导的谆谆教诲、汉藏干部互帮互学、团结融洽的温馨时刻、援藏干部之间深情厚谊,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我将把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融入到履职工作中,踔厉前行,扎实工作,为检察工作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联合策划: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对口援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培训处)
联合策划: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新闻宣传处稿件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编辑:郑敏娜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