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是我国历史名窑之一,代表产品刻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享有“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2006年,耀州窑烧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耀州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2月23日,铜川市耀州区检察院检察官葛建华来到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馆内展示的古代制瓷工艺流程、窑炉内部烧造场景,以及模拟复原的“十里窑场、炉火不夜”的昔日盛况震撼了她。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史甚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曾处于注册人注销的状态,面临着期限届满无主体申请续展的风险。“《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图集》第22页。”葛建华低语着,思绪回到了今年年初的那个上午……
困局:
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的风险
“你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知识和铜川本地的地理标志产品了解多少?”
“不是很多,比较知名的有耀州黄芩和花椒。”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部分。”
……
2023年3月的一天上午,在省检察院十一部的办公室内,检察官们热烈讨论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省检察院十一部主任李向峰起身,向书柜走去,“还有耀州瓷,倒流壶、公道杯、良心壶、凤鸣壶都是耀州瓷最为典型的代表,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李向峰递给葛建华一本《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图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葛建华说:“那时,我刚接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有许多盲点。”
翻开《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图集》第22页,葛建华看到了关于耀州瓷的介绍。以青瓷为代表的耀州瓷,属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因“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闻名中外,被誉为我国北方青瓷典型代表……短短几行文字介绍,让葛建华看到了耀州瓷的历史和地方文化的魅力。
回到铜川后,葛建华便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她发现,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耀州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如今,因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和技师的短缺,流传了千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后继无人的困境……这些关键词,不断冲击着葛建华的思绪。
解局:
在调研中感受耀州瓷魅力
“办!不仅要办,还要好好办、抓紧办!”听了葛建华的汇报后,耀州区检察院检察长胡宇龙掷地有声地说。
3月14日,耀州区检察院工作专班成立,并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3月15日,工作专班和耀州区市场监管局进行沟通,了解耀州瓷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3月16日,工作专班与耀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沟通,探讨版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问题。
3月17日,工作专班从铜川市工信局了解到,耀州瓷地理标志由铜川投资开发公司下属的耀州陶瓷协会管理与维护。2017年,耀州陶瓷协会注销解散,注册的相关资料已经遗失。而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期到2023年8月期满,在此之前需要申请续展注册审验。“工作专班前期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耀州瓷地理标志有失效的法律风险。”葛建华说。
3月19日,工作专班与铜川市市场监管局沟通,详细了解地理标志的应用情况。
3月28日,工作专班走访了铜川市陶瓷研究所,了解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管理情况及主体受让情况。铜川市陶瓷研究所所长杨彦奇说:“耀州瓷之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品牌的持续培育。”
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几乎没有陶瓷生产企业在生产的耀州瓷产品上标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而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2013年注册以来,商家普遍对耀州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不够,存在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深层次的作用、价值认识不足等情况。而且从业技师数量减少、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等诸多原因,也导致耀州瓷地理标志没有发挥出“城市名片”的真正价值。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能感受到耀州瓷的魅力,同样也坚定了检察机关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决心。”胡宇龙说。工作专班带着一股心劲,白天走访各机构,晚上一起开会讨论……
破局:
检察建议让“耀州瓷”有“家”
“调查后,我们发现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职能权属不清的问题。”工作专班成员韩娜说。
工作专班在走访中发现,由于耀州瓷保护范围不仅在耀州区境内,还涉及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在铜川市检察院支持下,工作专班组建了上下一体的办案团队,成立了耀州瓷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临时党小组,联合推动案件办理。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3月30日,在调研座谈会上,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禚振西先生介绍了耀州窑的文化历史。
“选泥、揉泥、拉坯成型是耀瓷制作技艺中最基础的流程,再加上打磨、刻花、烧窑、出窑等,耀州瓷需要至少70道工艺才能制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梁亚萍在座谈会上说。
铜川市陶瓷协会会长崔涛介绍,铜川陶瓷制造业现有99个厂房,从业人数1053人。
……
座谈会结束后,工作专班认真梳理分析了大家的意见,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关检察建议。
4月4日,铜川市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申请使用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为企业申请使用提供引导服务,促进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
4月11日,市场监管部门回复检察机关,表示市政府批复由工信局下设的铜川市陶瓷研究所受让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耀州瓷”真正有了“家”。
随后,作为地理标志管理机构,铜川市陶瓷研究所修订完善了《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办理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续展手续。
铜川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贺煦说,收到检察建议后,陶瓷研究所先后与铜川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以及铜川市投资公司等多方进行协调,完善了办理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转让事宜所需的材料,并于5月初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转让申请。目前,申请已进入审查阶段。
在多方的努力下,铜川市通过组织“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培训、出台《关于促进耀州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打造“耀瓷e检通”小程序、创作陶瓷研究所Logo、参加2023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耀州瓷的品牌价值。
2023年1月至8月,铜川市陶瓷行业产值达2.0767亿元。这离不开检察机关与当地多部门对耀州瓷地理标志的宣传推广和保护。
保护地理标志产品,陕西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南郑红庙山药、镇巴毛尖、泾阳茯茶、小河御梨、眉县猕猴桃、淳化荞面饸饹、永寿槐花蜜……截至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共摸排地理标志产品75个,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246家。
像耀州瓷办案专班这样的团体,在全省检察机关还有很多。他们在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地理标志侵权风险监控、规范地理标志使用管理等工作中,精心部署、强化协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和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来源:西部法制报
来源: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高虎
编辑:郑敏娜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