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出生于陕西北方一个普通的贫困家庭,由于家里经济来源单一,而且因为兄弟姐妹较多,所以在他2003年参加完中考之后,差点自己放弃学业,走上与他同龄人的打工之路。后来在一位陌生人的资助下,张峰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直至今日,张峰不知道自己背后的这个人是谁,也不知他在哪里。2006年高考结束后,张峰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的被西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录取,在民政部门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下,他也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获得了管理学学士学位。
把青春奉献给大山
一直受资助的张峰,他却不知道怎么样回报这个社会,也不知道自己该给这个社会回报多少。2010年在自己大学毕业之后,他放弃了中国航空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聘书,毅然决然的的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一个小乡镇做文职工作,业余时间,张峰自愿无偿去乡镇中心小学去教学生们唱歌、或者讲一些励志方面的故事,希望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争取能够走出大山、学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回报养育之恩。大学生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2012年张峰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到村任职的选聘考试,成为陕西省延安市某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对张峰来说,本来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而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更是让他更加感受到,这就是农民的儿子应该选择的职业。虽然他没有农技之长,但是他可以将自己在大学时期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传递给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尤其是在民工的工资受到拖欠的时候,希望农民工们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常权利,甚至有的时候,,张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将他们的“辛苦钱”和“血汗钱”拿回来。后来,通过陕西省基层政法机关定向培养考试后,经过资格审查、面试、体检、公示、培养合格后,张峰成为了一名基层政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来到了陕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从事检察工作。他深爱自己的法律职业,也是他曾经梦想过的职业,在这里,他开始慢慢的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希望在他自己的短短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三十年”里,做出点什么成绩。
爱上检察,无悔的选择
虽然从陕北到陕南,这是一个不小的地域跨度,足足距离家有1000多公里,但是当张峰穿上检察制服、戴上检徽之后,他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的说不出的荣誉感;当他面对在押服刑人员谈话时,看到一个个年少的还在因为各种原因误入歧途时,他开始对自己的检察职业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他看到院里的很多老同志,在检察事业上连续工作30余年时,当他看到刘宝奇同志在出庭支持公诉时,在法庭上因脑溢血发作而牺牲时,张峰就开始对检察工作产生了莫名的职业感,让他想到检察工作就是他自己的终身事业,自己将要在一生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奉献这份职业,内心信念不禁慢慢的开始坚定,信心慢慢的开始增强。
从入院以来,很多同事都非常关心张峰,包括语言、饮食方面都很照顾他。本来来到陕南,对于张峰来说,是一件很寂寞和孤独的事情,但是有了同事们的关怀,这里似乎又是他的第二故乡。老陈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干警,从入院那一天开始,向父亲般的对待张峰,教他如何工作、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很多时候,张峰把自己比喻成一个陕南的一个“新生儿”,在这里,他开始咿咿呀呀的开始学会说陕南话、开始学着吃陕南菜、开始将自己的习惯慢慢变成陕南人的生活习惯。从曾经的孤独,现在慢慢的便成了欢笑。看着眼前的青山绿水,呼吸着陕南的新鲜空气,张峰渐渐的喜欢上了陕南,更喜欢在这里将自己的检察工作梦在这里实现。将曾经年少的选择,在这里成就为自己无悔的选择。
不忘根本,将爱传递下去
陕南还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方,这里接近四川、重庆。这里人们很多都依然传承着四川、重庆的语言、饮食、生活方式。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面,很多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都奔向了深圳、山西等地打工,剩下来出现的就是空巢老人、留守子女。
张峰想到,自己曾经就是在社会、政府、还有一些人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现在又开始从事着自己的梦想的法律职业。当看到这里山区里的孩子一双双脏兮兮的手时,张峰的心里不禁颤动;当看到很多年少的男孩过早的辍学而误入歧途时,张峰的心里不禁叹息;当看到很多山里的孩子考上大学却因为没有经济能力能上学时,张峰的心里不禁惋惜。他想到自己要做点什么,因为他的的根就是“大家”扶植起来的,他不能忘了他们。
在朋友的帮助下,张峰找到了陕西镇巴中学的老师,经过老师的介绍,一位名叫杨某某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而且也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周末、寒暑假回家后经常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当张峰见到杨某某时,杨某某却说,现在他最担心的是他的哥哥,因为他哥哥明年就要高考了,他哥哥考上大学后,他们家里可能比较困难。这是张峰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么小的年龄,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哥哥。于是张峰决定将自己参加工作来的5%-10%的工资,每月都资助给他们。当然他不是什么企业家,也不是什么慈善家,他只是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帮助到一个能够上大学、却因为经济而上不了大学的孩子。
“我不知道我的这条路能够走多远,但是我至少会让那个孩子放心,只要你能够好好学习,你能够走到哪里,我尽力陪你们走到哪里。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过去,将自己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之间的爱心助学“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而且有机会,我想组织自己身边所有的青年在一起,成立爱心助学协会,尽可能的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对于未来的助学计划,张峰这样讲到。
(作者:镇巴县人民检察院 陈启平 编辑:胡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