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凡”喝彩
文/张坤平
一些人不甘于平凡,想出人头地,干出一番事业,建立不世功勋。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更值得学习。如果没有建立功业的进取心,社会就不会进步,历史就不会书写出精彩的画卷。
但是,芸芸众生,更多的是凡人;纷繁生活,透出的是平凡。平凡是一种常态,平凡更是一种心态。
你看,田畴上耕作的农民,他们挥汗如雨,背灼炎阳,却能种出我们不可或缺的粮食;你看,煤矿里的工人,他们钻进矿洞,头戴探照灯,却能挖出黑油油的我们必不可少的煤炭;你看,超市里的售货员,他们在货架间穿梭,向顾客介绍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些人日复一日,做着简单的工作,做着辛苦的工作,做着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拒绝,更没有放弃。但他们做的工作又极其重要,如果没有他们整个社会就会瘫痪,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他们就像没人知道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对,平凡的人就是小草,在大地上它最多,在山间它最不起眼,但又铺满一片绿色,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间带来活力。每当我唱起这首《小草》,我就为它的平凡而感动,为它的朴素而感动,也为它的普通而又普通而感动。平凡是大地的底色,平凡是一个人的基本面,平凡是整个社会的常态。我们为平凡而骄傲,为平凡而欣慰,为平凡而感到踏实。
但平凡不是平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力,需要得到挖掘,得到发挥,得到展示。一粒种子,通过栽种可以产出数十倍的粮食;一棵小树,通过修枝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块石头,通过打磨可以制成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事物所处的位置,那就是甘守平凡但又要突破平凡,做出更多更大更有价值的事,为别人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之后,就开始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时之久久,不断积累,最后一定会做出不凡的成绩,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一点,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都能得到证明。荀子所说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从甘守平凡到突破平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甚至承受失败的后果。只有拥有平凡品质的人才能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那么,从平凡到不凡需要具备怎样的精气神呢?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就是坚如磐石的信念、锲而不舍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信念是一种态度,目标确定了就要坚信不疑,一直走下去,不能心有旁骛,更不能中途而废。锲而不舍是一种坚持,哪怕遇到困难,遭受挫折也不放弃,直到成功。脚踏实地,指的是做人做事要实在,不能浮夸,不能虚伪,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欺骗自己。而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积小胜为大胜。特别是当我们走到最后关头时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道理。红军长征,从江西走到陕北,历时一年,用脚步丈量二万五千余里,横跨十一个省,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遭受了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这都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但先辈们用执着的信念,用锲而不舍的意志,用脚踏实地的精神,走过千山万水,终于走过来了,直到革命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看不起平凡,更不能坚守平凡,他们总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结果就像堂诘诃德似的在空中放飞风车,一直在漂荡,找不到落地的地方,最后一无所获。
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就要立平凡心、做平凡事,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通过积累成就一番事业。让我们为“平凡”喝彩,也为平凡后的不平凡而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