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醉美镇巴

【陕南民歌节】融媒时评 · 醉美苗乡

发布时间: 2023-11-17

位于镇巴县西北部的青水镇,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过去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被称为镇巴的西藏。立秋之日,我们走进山清水秀的青水,来体验她的发展变化和独特魅力。

▲青水镇营盘村

第一站来到位于朱家岭的苗族文化陈列馆,这是一座木结构的两层漂亮小楼。一名年轻秀气的女干部担任解说员,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青水镇刚入职的公务员当好导游,这是第一课。我们饶有兴趣地了解了苗族这个华夏五大母体民族的历史发展,流连于独特的苗族蜡染、刺绣、银饰、医药和乐器等展品前。

▲蜡染绘制

▲镇巴苗乡刺绣

出陈列馆沿着蜿蜒的公路来到了现存唯一的苗族穴居遗址——雷家寨古苗居的山下,在青翠的树枝掩映下,隐约可见峭壁上三个纵向分布的山洞。青水的苗民是在清朝乾隆50年从贵州遵义辗转迁移至此,为避匪患曾经在此山洞生活过。步道旁流水淙淙,走进片石砌成的寨门,先是一个铺有木板的大厅,因有地下河流出,洞子狭长幽深潮湿,石径湿滑难行,我们惊叹当地苗族先辈们生生不息的坚韧顽强。

▲青水镇雷家寨古苗居

十名漂亮的身穿鲜艳节日盛装的苗族女子在苗家客栈分列两行,欢迎我们一行,满身的银饰闪闪发光。长桌宴已摆好,苗族女子走路首饰叮当作响,端上了苗家竹筒苞谷酒,酒清冽甘甜,我这个不善饮酒的人也喝了一小竹杯。期待中的苗家拦门酒“高山流水”将酒宴推向了高潮,五名女子高低错落地手持酒碗相接,米酒依势顺流而下,流到客人的嘴边。热情微笑的她们一边倒酒,一边齐声欢唱祝酒歌,酒不醉人人自醉。

图片

风趣诙谐的夹菜开始了,一女子左手端一碗苗家人自酿的米酒,右手用筷子从餐桌上夹起一小块土猪腊肉,腊肉在客人的嘴边绕来绕去,蜻蜓点水般在嘴唇上点一下又快速移开,客人不能用手只能动嘴,每划拉一次吃不到肉要罚喝米酒一口,客人欲吃不得,欲罢不能。我不敢在众目睽睽下亲身体验,酒宴结束后向老板娘讨要了一矿泉瓶醇香的米酒带回家好好品尝。

恋恋不舍地离开苗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青水仁和的白天河景区。“到了白天河,山往拢里缩,手把崖上过,虚脚就下河,路从崖上过,帽儿都望落”。从惟妙惟肖的鸡公山对岸步行下山进入石门,峡谷里曲径通幽,美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徐行半里,一座古朴的石拱桥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会仙桥,建于清光绪十九年。青苔拂上,桥上青青草,桥板上石刻仙鹤荷花图案清晰可见,旁边石壁上还刻有文字,因年代久远模糊不好辨认。白天河清澈洁净,生活着娃娃鱼等珍稀物种,不远处还有一座古朴的双拱石桥。

图片

▲青水镇鸡公山

听说前面有一景观名叫一线天,因有一段道路湿滑,为了安全,我折身返回留下一些遗憾。同伴都不见了,一个人行进在这一条幽深的古道,心慌慌的有些害怕,悬崖峭壁上有成群结队的巴山猕猴生活,密林中还有野猪和黑熊,如果不期而遇、狭路相逢怎么办?听当地老百姓讲,夏季玉米刚成熟,猴子下山到地里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最后只抱一个离开,留下满地狼藉。一个人上了公路,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地。

▲青水镇仁和村会仙桥

离开原生态的白天河景区,我们又乘车前往神秘的巴山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