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醉美镇巴

镇巴最美鱼米之乡——赤南梯田

发布时间: 2022-08-26

 

赤南,历史上叫長滩坝,赤南这个地名是有川陕苏区革命政权,陕南县委在坪落青鹤观这段历史而命名。赤南不但有光荣红色历史,而目山川秀美,还是全县最大的产稻谷地和梯田之一,坪落也是全县最大,海拔最低的谷坝,历史就有民谣"盐埸坝大,黎坝宽,不及坪落坝一条湾"。民谣有些夸大,但说明坪落在当时条件下,是种植水稻最多的地区,坪落由于光照好,海拔低,水源好,坪落大米质量口感都不错,被列为"贡米"一说,上缴官府食用。在赤南一百三十平方公里土地上,水田无处不在,有多少高山和山沟,就多多少少就有梯田。盆地中有水库河流,山坡上有堰塘水池,小河沟档石修渠也要引水灌田,没有水的地段也要靠雨收水种田,百姓称之为"天管秋",至今未保留天管秋地名。抬田修地是赤南人老少冬季农活,是世代"愚公移山"精神相传的农耕文化,由于这种勤劳农耕文化推动,赤南才形成十里坪落,十里水乡和渔水河畔的姚家坝,高家坝成片水田。最壮观的梯田是梅坡村,被摄影师多次拍照转发全国,梯田在赤南无处不在,海拔最高的藏龙坪矿坪也是层层梯田,川陕相邻的火钳子,巴掌大的灯盏窝也是梯田,严重缺水的严家坪,机匠坪也要"天管秋",赤南不单有"万石"坪落,藏在山沟山顶的"谷仓"稻谷产量实比坪落多几倍。赤南田多地广,土地肥沃,可谓撒籽成苗,丰收到家,只要人勤劳,几乎家家不缺吃,在大集体时,赤南的"富裕"是远近有名,被人誉为"甜米"公社,"猪碲子"大队。

世上任何事情都是靠人创造,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种庄稼更是要人勤才有好收成。种水田是苦活,春天冰才消融,就要准备育秧田,办田蓄水,上底肥,发谷种,撒谷看水,样样不能马虎。随后水田三耕三耙,提田坎,铲背坎,撒足底肥,蓄水栽秧。栽秧后看秧水,蓐秧除草,防虫,追肥样样不少。怀穗看水,出穗晒田,背坎除草非常重要。收获时抢收,晒粮,车干装存。耕耙秋种,还须留足冬水田來年育秧。年年如此,岁岁重样,这样才能保证每年丰收。

镇巴位于秦巴山区深处,这"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出了名的,而赤南地势平坦,而中国人的智慧利用地势使坡地变成一年几熟的梯田,世界上没一个国家,没一个民族能人为改变,他使生态改变,使粮食增产,它为人类改变生存开了先河。梯田合理利用了水平,使水变成人所利用也就有伟大的中华民族。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就是中国梯田光辉榜样。"水无渭不为用,山到崖崽犹为耕"。这如带似链的梯田群,从山脚盘绕到山腰,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似流水,潇洒流暢,磅礴壮观,气势恢宏,梯田集壮丽于秀美为一体,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文化内涵,栽秧时梯田如千千湖面,盈波灿烂,农民像艺朮家在田里作画,收获季节,谷稻金波似黄龙翻滚,拌桶打谷如锣鼓阵阵,欢庆丰收喜悦。这就是梯田文化,农耕文化,在大城市生活已经厌倦的人们向大自然追寻淳朴的乡土气息,梯田文化也是他们爱去的地方,亲手栽种,参与其中,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也成为旅游时尚。赤南是一个红色沃土,在川陕苏区时期,赤南人民自己吃糠吃菜,也要把手中仅有的粮食支援红军,赤南的梯田土地为革命也出了力,国家没有忘记赤南人民,为老区群众修了水库,堰渠,一直支持着老区发展。如今国家提倡掁兴乡村经济,梯田文化是乡村经济和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相信,有着光荣传统的赤南干群会利用好这一风水好地,更加美丽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