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旧址承载和传承着革命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落实好“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工作要求,引导激励广大检察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10月14日镇巴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全体干警在分管副检察长唐朝志的带领下,冒雨驱车前往距离镇巴县城98公里的永乐镇“中共赤北县核桃树乡党支部遗址”和“天池寺红军烈士陵园”两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寻访活动。
早上8时我们冒着秋雨从县城出发,由于我县两个多月来的持续降雨,去往永乐镇的公路多处严重水毁无法通行,我们只能一路绕行赶到永乐镇已是中午12点多。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065米,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地势地貌特殊,无常流水河道经过,被称作镇巴的“小西藏”。
简单的午饭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首先来到“中共赤北县核桃树乡党支部遗址”,遗址就在镇政府旁,“中共核桃树乡支部纪念碑”就建在这里。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伫立在纪念碑前聆听讲解员的讲解,1932年12月26日红二一九团三营接防核桃树,建立了核桃树乡苏维埃政府,1933年4月建立了中共核桃树乡支部,加强了党的领导。1990年10月在此修建了“中共核桃树乡支部纪念碑”,2012年扩建。在高大的纪念碑正面雕刻着“中共核桃树乡支部纪念碑”,背面则雕刻着镇巴籍时任二炮副司令员符先辉将军亲笔“核桃树赤帜屹立千秋,秉英雄遗志后继有人”的题词。苍劲有力的题词昭示着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难一心为民的牺牲精神和激励后人不忘先烈砥砺前行的希望。
在纪念碑右侧三十米处就是“千人坑”遗址,“栉风沐雨红军魂,凄风苦雨‘千人坑’”。1935年2月,驻防永乐的红军战士奉命入川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国民党部队和外逃的土豪劣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结成反动还乡队、清乡团,疯狂屠杀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和红军家属弃于此坑,一时间永乐陷入白色恐怖。永乐人民为铭记这段悲催的日子,将其称为“千人坑”。“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换得了春和景明的人间风景,换得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的诞生,换得了人间永远康乐与和平。这是一块被鲜血激荡的土地,这是一块永远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土地,这个“坑”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永铭历史的晨钟。
我们继续驱车10余公里来到天池寺,这里海拔1680米,四周都是起伏的山峦和原始竹林,中间则是较为平坦的高山草甸,在去往红军烈士陵园的路口有一巨石,上面镌刻着“红陵”两个红色大字,顺着小路步行50米就到了红军烈士陵园。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翻越大巴山,挺进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2月18日,其先头部队73师317团从西乡县钟家沟来到镇巴县永乐镇天池寺。红军在风雪中露天宿营时,突被土匪民团包围,随即仓促应战,虽给敌人以重创,但红军也伤亡较大。战斗结束后,除部分红军遗体分别葬在后山,其余牺牲者被当地百姓埋于山下,垒土成冢。今年50岁的当地村民王显明,从爷爷王文章算起,一家三代人看护镇巴县永乐镇天池寺安葬着红军烈士的小山丘已经82年了。1976年,王文章去世前对儿孙说:“你们一定要把红军墓看管好,红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1992年,王显明见父亲年事已高,便从父亲手中接过看护红军墓的接力棒。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他用高尚的执着为信仰坚守,守望着我们民族的英魂和根,当抛洒热血的英雄远去,化作烈士陵园那永不磨灭的灵位时,当我们缅怀先烈,歌颂他们为祖国和平、人民幸福作出的牺牲时,也要记住在英灵背后那默默无闻的守护者。2014年,政府对天池寺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保护,把这里建成了占地800余平方米的红军烈士陵园,供世代纪念和瞻仰。
镇巴县地处川陕交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4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挥师西进,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的镇巴人民以极大热情投身革命,送子参军、送郎当红军成为佳话,六千多名劳苦百姓参加革命,一千多位优秀镇巴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迹,当地群众以自己热爱和熟悉的民歌形式进行着传唱,望着这片红色的山峦,不由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镇巴红色民歌《十送红军》:“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红军啊!思情似海不能忘……”,这首《十送红军》就是镇巴众多红色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黄昏的余晖映着静谧的红色热土,返回县城已是晚上8点,整整12小时的寻访,我们感慨万千,收获满满。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沉思,我们追念,沿着先烈们的足迹,革命旧址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红色文化的重要遗存,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寻访革命旧址、讲述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弘扬先烈们的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更是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