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动态 > 镇检新闻

年后唠唠:“压岁钱”到底归谁?

发布时间: 2025-02-15
  
  “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古人认为,有一种名为“祟”的小妖会在年三十夜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就会吓得哭起来,接着就会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会在孩子的枕边放上一些铜钱,以此祈福避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逐渐演变成了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的一种祝福和馈赠,寓意着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压岁钱”到底
  
  该归谁呢?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压岁钱”属于赠与。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当孩子接过红包的那一刻,一份特殊的“合同”就达成了。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说,“压岁钱”的所有权归孩子。
   
  父母可以使用小朋友的
   
  “压岁钱”吗?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年纪小,不懂怎么管理钱财,把“压岁钱”收过来保管。这没问题,但家长得注意,不能随意动用这笔钱。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也就是说,只有为了孩子的利益,比如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品等,才可以使用“压岁钱”。
   
  小朋友可以使用
   
  “压岁钱”吗?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用“压岁钱”买一些小零食、文具,这是被允许的。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检察官提醒:
   
  在未征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不可以用“压岁钱”支付网络游戏的费用或“打赏”主播。如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花费了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符的费用,可以请求网络服务提供商予以返还。
   
  年后,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下“压岁钱”的使用。可以把一部分“压岁钱”存起来,当作孩子的教育基金;一部分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可以留一小部分,让孩子自由支配,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压岁钱”背后的法律知识,让这份带着祝福的红包发挥更大的价值,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