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务动态

【“三有”争创】青春就是无所畏惧的为信仰理想前行

发布时间: 2021-08-06
 说起川陕省红江县坝溪苏维埃遗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就是大山深处靠山的一片草地。走近能看到一块碑上刻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陕省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南郑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一年三月公布”。另一块碑上刻着二零二零年四月,南郑区立碑落实责任人,并公布陕西省名木保护群对周围银杏、冷杉保护。

环顾四周,地上已无半间建筑,也无片瓦残存,草地周围被高大沧桑的百年银杏树和松、冷杉环绕。或许只有他们日夜守护这段峥嵘岁月,见证八十多年前那段杀声震天,血雨腥风的不眠之夜。

同行的碑坝镇干部张青山是当地活地图,对那段难忘岁月有深入研究,并著书记录。看着这块土地听着口口相传的诉说,眼前仿佛浮现出红军浴血奋战的影像。一九三三年初,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带领下,由鄂豫皖西征南下经汉中入川,陆续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成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苏维埃政府,全面领导当地工农打土豪,分田地。

红七十三师王树声师长(后任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将军衔)、张广才政委(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来碑坝,建立了中共红江县坝溪区和川陕省红江县坝溪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坝溪武庙。苏维埃政府建立,对人民武装力量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使碑坝地区成为了川陕苏区的牢固大门。一段时间,县经济委员会(县财政局,工农银行)也设在了碑坝,并办起了工农纸场,铧场,红军小学,大兴集市,制货币,发展工农业生产。当时,军民同心协力,在支援红军消灭四川军阀田颂饶、杨森、刘湘、邓西侯、刘存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坝溪区苏维埃政府初设在李子垭武庙,与坝溪乡在一起,后搬到碾子坪,又搬李子垭。

1934年12月底的一个夜晚,反动头目赵天俊,民团头目朱有守趁红军主力外出参战,带着300多名土匪偷袭李子垭坝溪区苏维埃政府,5名红军伤病员和少共书记鲜奎模,妇女部长朱仕秀临危不惧,果断将战士分成两组,一组背着红军伤员且战且走,一组与敌人奋勇反击,歼敌百余人后终因寡不敌众,机关百余间瓦木结构房屋被敌人纵火烧毁。朱仕秀、鲜奎模两位苏维埃干部落入敌手。匪首残忍杀害了鲜奎模,对朱仕秀施以酷刑,宁死不屈毫无畏惧遭敌杀害。据传,红军干部战士共74人惨遭杀害,区苏维埃政府所住武庙,三进三出百余间瓦房也被敌人烧毁。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和红31军政委张广才,在这被烧毁的遗址上同苏区其他干群栽植枞树、青松、柏树74株,以示74位烈士革命精神挺拔不屈,坚贞向上。

距离被烧毁苏维埃驻地不远处有一位七十多岁老人张姓老人给我们讲,他听他的父亲说过,被偷袭的那天,有一位排长向外撤离,被敌人子弹击中,就牺牲在他们家旁边的山坡上,被后期赶来的部队埋葬在牺牲的地方,至今他还能指出埋葬地。

让我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沿着红色足迹坚定不渝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贵史料,探访革命旧址,浓墨重彩地讲述英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共产主义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当我们在为今天的祖国腾飞而欢欣鼓舞,欢呼雀跃的时候,不能忘记先烈们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的不朽贡献。

青春就是无所畏惧的前行。当年,这些默默的青年少年怀揣初心梦想,可能来不及向父母兄弟姐妹们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就义无反顾奔向他们的诗和远方,甚至没有留下籍贯姓名,就杳无音讯魂落他乡,但他们的事迹光照千秋,正是他们,甘撒热血、抛头颅,积淀了今天幸福生活的厚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