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除暴》
前段时间一部警匪巨作电影《除暴》给我了很深的感触,其实这部影片上映时,我完全是冲着吴彦祖去看的,不得不先夸一夸这不老男神的颜值和演技都无敌能打,但就内容和意义而看还是很有感染力。影片剧情走向比较单一,讲述了刑警钟诚(王千源饰演)对悍匪张隼(吴彦祖饰演)咬死不放,带领警察小队破获惊天劫案的故事。枪林弹雨、赤身肉搏、凶狠残暴的剧情背后暗藏的是个真实案例。张隼的原型就是悍匪张君——中国90年代湘鄂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首犯。案件背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但也是监管最薄弱的时期,社会不安稳,像影片情节中,一群西装革履蒙面人拿着AK47,冲进各大金店和银行一阵扫射的惨酷场面也会在那个时代日常生活中发生。
02●枪支管理,让社会更为和谐
庆幸的是,在如今的国内治安环境下,我们不会再看到如此血腥的情景。1996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也就是所谓的全面禁枪令,规定公民未经公安部门许可并颁发许可证,不得持有枪支弹药,否则即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枪支管理法》发布一年之内,民间枪支基本收缴干净。中国对于“安良”从来都是重拳出击。我曾经在某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某个法国友人的作品,他说来到中国感到非常安定,他可以安心的逛商场,吃牛排,不用担心在公共场合被恐怖组织袭击,他觉得中国人民相处和谐,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虽然视频用了夸张的方式展现,但这一段来自外国平民的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赞赏。可见在严格的枪支管控之下, 铲除暴力犯罪的土壤,是真正意义上的安良。
但遗憾的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暴力”,在当今良好的治安环境下,叱咤风云,称霸一方的黑恶势力组织,也改头换面,用更隐蔽的方式呼啸于江湖。随着法制体系的不断建设,他们渐渐变得“文明”了,也有越来越强的“法律意识”。《古惑仔》里烧杀抢夺那一套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软暴力”和“套路贷”等手段,这类“软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恶意垄断市场,滋扰平民百姓,破坏性更强。往往这些组织还披着合法的外衣,性质偏向“企业化”。“软暴力”本质上就像电影里架在路人额头上的机枪,支配者人民的恐惧,令人惴惴不安。但还是那句话,中国对“安良”从来都是重拳出击。
03●净化生态
顺意民心
2018年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2020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批捕涉黑恶犯罪48217件,起诉32371件,对超20万余人涉黑恶人员提起公诉。全国累计打掉涉黑组织3347个,涉恶犯罪集团10564个,这两年多以来打掉的涉黑组织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判处追缴、没收违法所得和财产436亿元,缴了“黑财”“隐财”,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同时,“反腐”“拍蝇”相结合,全国纪检监察委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9023件,处理82159人。目前扫黑除恶已建立长效机制,这些数字也在不断增加,当数字每增加一个,意味着人民身边的威胁就少一分,将黑恶势力连根拔起,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是“净化生态”,也是“顺应民心”。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张军检察长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这正如影片中一直强调的一句话,对黑恶势力的“咬死不放”。经过三年的专项斗争,目前扫黑除恶已取得了显著战果。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根除暴力之患,还了社会安定,即为“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