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宁检文苑】有容桥畔的时光褶皱

发布时间: 2025-03-14

【宁检文苑】有容桥畔的时光褶皱

得知此次寻访的遗址都是位于我的老家古城村时,我的心跳突然漏了半拍,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乡音往事,此刻正像春草遇见暖阳般在记忆里苏醒。

今天我们一行人所要寻访的祖师观和有容桥,同时也是唐代嘉牟县古城遗址。大约十分钟我们就到达了古城村号称小武当的祖师观山脚下。祖师观依山而建,一条两百多级的水泥台阶直上直下,登上观顶,回首俯瞰,古城村一览无余,村道蜿蜒如带,田亩错落有致,房舍星罗棋布。

从祖师观下来,我们一行踏上了另一处寻访旧址,大约五分钟的路程,我们就远远看见有一座半月形的拱桥,横跨在田野间的山沟上。从这座桥旁的乡村小路,还可以看见以前唯一一条直达宁强县城的小道。据历史记载有容桥建于大清道光甲申年冬月,也就是182411月,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桥长七八米,桥面呈八字形台阶状,上窄下宽,上部窄处约两米,下部宽处约四米。除桥护栏略作修补外,桥面保持原始风貌,百年的风雨和来往商旅的践踏,桥面的石台阶有的地方凹陷下去。现存桥拱高约两米五,桥面约3米,桥拱和桥墩基本上保持着原状,引桥有维修填充的痕迹,这座古桥是古容裘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以前老百姓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它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是古城村焕发新生的见证者。

我们一行俯瞰脚下的容裘古道,忽见当年自己背着竹篓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那时的有容桥是座永不疲倦的游乐场,夏日的河水缓缓流淌,在桥洞下蓄成翡翠色的深潭。我们常将竹竿架在石栏的凹痕处垂钓,那些被岁月磨得油亮的凹陷里,不知嵌着多少孩童的故事。蝉声最盛的午后,我们总会约上一群小伙伴从三米高的桥拱跃入水中,在那里放肆的嬉笑和打闹。指尖抚过桥栏修补处的水泥,新旧的接缝里藏着两个世纪的商旅蹄音。作为文化“寻保传”的一份子,我忽然读懂了这座古桥的隐喻——桥拱如天平般悬于溪涧之上,桥墩是扎根真相的基座,每一块历经沧桑的条石都在诉说:所谓守护,就是让古老与新生在时光里安然相望。

宁强的历史何尝不是座更大的桥,嘉牟县的瓦当、容裘道的辙痕、祖师观的晨钟,都是连接古今的桥桩。离开时,我轻轻抚摸着桥栏上的凹痕,两百年前造桥者留下的“有容”二字,此刻在晚霞中愈发清晰——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既容得下赤脚少年的欢腾,也载得起法治文明的重量。既留得住石阶上的历史包浆,也照得见星空下的未来微光。我想我们寻访的意义就是既要用现代法治理念修复历史褶皱,又要留住石缝间野草生长的自由。文字:刘兰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