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检察信息

【文化“寻保传”】守桥护观问古树 秦巴山水间的检察守护

发布时间: 2025-03-14

【文化“寻保传”】守桥护观问古树 秦巴山水间的检察守护

一石一瓦皆历史,一树一桥总关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走深走实,310日,宁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深入古城村清代祖师观遗址、清代古建筑有容桥、韩家坝古银杏树等历史坐标,以法治脚步丈量文明脉络,用检察担当守护羌城记忆。

 

在高寨子街道古城村的云深处,清代“小武当”祖师观遗址静立山巅,这座始建于清代的道教建筑群,飞檐翘角间沉淀着“道法自然”的哲思,斑驳的石刻诉说着百年来的风雨沧桑。有碑文记载,祖师观始建于公元1853年,1999年民间自发在旧址上修缮祖师观建筑并雕塑立像。殿堂借山势而建,布局别致,初具规模,蔚为壮观,庙内有大小殿堂3座,神佛40多尊。拾级而上137个台阶,便是最高处的庙宇,这里地势高峭,视野开阔,能看到宁强南站和罗村坝、高寨子大部分坝子。

 

踏着青石板路沿容裘古道前行,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横卧长沟溪流上。桥下南端一段石坎中有一块突出的浅黄色块,刻着“有容桥”三个大字。题头小字“大清道光岁次”,落款“甲申冬月立”。字体瘦而苍劲,但排列不工,距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拱圈由242块打磨过的砾石砌成,桥拱高约2.5米,距桥面约3米。传说这座桥是由当地乡绅赵广出资建造的。有容桥,桥名为何取之?当地没有人知晓,大概是取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生长在高寨子街道办韩家坝村境内的这株古银杏树,树龄近600年,树干高耸,高约40余米,需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围,属一级古树,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枝繁叶茂,是当之无愧的生态瑰宝,见证了无数个春秋冬夏的变迁,见证着金牛道上的兴衰往事。古树名木镌刻着历史的年轮,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绿色文物”。

“从祖师观的飞檐斗拱,到有容桥的青石铭文,再到古银杏的苍劲年轮,之所以能够穿越百年,见证历史,得益于从古至今持续不断地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检察机关既要当好‘法律监督员’,更要做好‘文化传承者’。”寻访后政治部干警刘兰霞感慨道。

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宁强县人民检察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市院工作部署,制定文化“寻保传”工作方案。分小组对县域内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等进行梳理、寻访,积极推动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公安、文旅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保护合力。下一步,宁强县检察院将用心用情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让法治与文脉同频共振,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文字: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