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声,靶向发力提对策。力求把问题找得准,提出建议于法有据,合情合理,可行性操作性强,在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向规范要质量,向质量要效果,向效果要效力,向效力要权威,改变重制发轻效果,紧盯落实,杜绝“一发了事”。今年5月,办理石某、杨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时,针对县域金融市场缺乏监管,向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三条检察建议后,县政府办牵头,立即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掀起金融市场整治风暴,促使县域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该检察建议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建议。
深耕细作,守护青山不再难。针对检察建议个案多类案少实际,从具体性监督上升到宏观性监督,从个案监督上升到类案监督,从人的监督上升到机制的监督,从事的监督上升到体制的监督;从个案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对某一类问题剖析,通过向某一行业主管部门或领域制发检察建议,促使相关领域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今年4月,审查起诉张某非法狩猎案时,对近三年类案梳理,深入案发地走访村干部和群众,探寻类案深层次原因后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剖根源提对策,受到县委肯定,林业、公安、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共同发力,建立健全动植物保护宣传、执法监管、人身伤害及农作物损害补偿等秦岭生态保护机制,实现了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群众利益共赢。
强化刚性,力促整改重实效。增强检察建议刚性,保障检察建议效果,把以往“文来文往”的检察建议变成面对面公开宣告,体现检察建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责任落实,借助县委、人大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对要求限期整改但走过场整改不到位,运用公益诉讼利剑,将其推向“被告席”。今年7月,对检察建议整改不到位的一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提升了检察建议“权重”和“话语权”,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今年以来,共向行政机关和民营企业等发出书面检察建议114份,已整改并回复10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