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生而为人,应谨记人性之善

发布时间: 2019-06-03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道也”,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若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我认为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人性善恶对立统一的规律,揭示了善恶共存的动态平衡。

这两日,我分别二刷了《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和第二部,抛开探案、搞笑等情节不谈,最吸引我的还是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二部越来越明晰地对人性的思考,对善恶的评判。第一部结局时,男主角秦风在对可能策划了整起杀人事件的思诺讲自己的假设时,思诺就告诉秦风“个体生命不同,但世间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就注定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恶。”秦风听了思诺的话后,在思诺面前将白纸对折立在书桌上。我想,这或许想表示人就好比一张白纸,善恶相对存在,出现了支撑,仍旧使人处于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第二部结局的时候,连环杀人凶手斯普林菲尔德,作为医生和兼职法医,在事实真相败露的时候,大吼“我曾经救了那么多人,挽救了那么多生命,我就是神。用区区5条人命来救我有何不可,我以后可以救更多的人。”男主角秦风告诉他“你有神性、兽性,别忘了还有人性。你神性的瞬间暴露了你兽性的一面。你是神、是兽,可就是忘了怎么做人。”我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神性、兽性、人性的共同体。而所谓神性是至善,兽性是至恶,人性则是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善恶,它们各自的分量在我们心中此消彼长。因此,我们在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言行举止。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做的是学会控制,至善难能可贵,但应让人性在我们心中占据上风,让善占优势,而不是由恶来做我们心灵的主导。

联想到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记忆大师》和一部电视剧《当你沉睡时》,给我的启发意义和《唐人街探案》有异曲同工之处。《记忆大师》中段奕宏饰演的沈汉强是社会安宁的守护者——警官,但是因为自己幼年不幸的经历:总是看见母亲遭受家暴遍体鳞伤却不知反抗,幼年的他处于自己极端爱而偷递给了母亲安眠药,自私地用这种方式帮助母亲摆脱痛苦。成年后,沈汉强爱上了一名同样遭受丈夫家暴却不知反抗的女人,幼年的回忆刺激了他,他仍然处于偏激的爱,而杀死了这个女人,自认为帮助她脱离了痛苦。这样的举动,正是沈汉强他自认为至善的救援却展现了他至恶的举动,暴露出他偏激、极端、暴虐的一面。在几次杀人过程中,沈汉强经历了抉择的痛苦、因死者的死而感到的欣慰,却独独丧失了自己作为人应该有的人性的善良,忘记了人是没有资格用自己的评判取代他人的选择、剥夺他人生命的。

《当你沉睡时》中的律师李宥凡,在原先从事检察官职业时,因承受不住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一起案件中伪造证据,将大家都认为是凶手的人送进了监狱。时隔数年,案件被重新翻出,真凶也找上门来请求已成律师的李宥凡帮助她继续逍遥法外。李宥凡内心极度纠结,一方面他为自己当时伪造证据,没有客观公正执行法律,没有把真凶绳之以法而懊悔;另一方面,他又担心事情败露会使自己一无所有。最终,在恐惧里,李宥凡至恶的一面占据上风,他采取了对真凶杀人灭口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全,亲自动手实施了故意杀人。自此,他已经失去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善,完全迷失了自我,沦陷在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中无法自拔。

复仇、嫉妒、恐惧等这些都是恶的元素。放眼望去,世人的无数罪恶行径都避免不了这些心理的作祟。人若心中装满了复仇的毒汁、扎满了嫉妒的荆棘、遍布着恐惧的黑洞,那么他的心灵定会被黑暗所吞噬,不见光日,开始是小恶,放任下去可能演变为至恶。爱、宽容、理解等则是善的因子。如若一个人有爱的能力、有广阔的胸襟、通情达理的智慧,一切都会化干戈为玉帛,也就能达到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以德报怨”,最初是小善的萌芽,久而久之可能会向至善靠近。

作为普通人,平平凡凡的我们,无论是善或是恶的因素,在我们身上都会不可避免的存在。遇到烦恼我们会抱怨、经历坎坷我们会焦虑,面对未知我们会恐惧,但是我们也会因为没有帮助到别人而自责懊悔、为生活中感人的场景而泪流满面。生而为人,我们最应该先学会做人,懂得人性善之可贵。不停歇地拔除心灵中生长起来的恶的毒草,及时打消恶念,将恶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让阳光照进心来,保留人之初就拥有的爱、同情等善良,给予自己与他人人性的温暖,随时谨记自己首先应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