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嘉陵江,宛若一条灵动的碧玉丝带,在中国版图的崇山峻岭间自北向南奔腾流淌,在陕西略阳穿城而过。嘉陵江流经略阳86.7公里的航道,两岸峭壁对峙,江面波翻浪涌,急流险滩暗藏其间,这条古称陈仓道和嘉陵道的千年航道,曾是入蜀重要咽喉要道。往昔岁月里,千里嘉陵江航道百舸争流、商贾云集,木材,丝绸、盐巴、茶叶等货物从嘉陵航道源源不断运送,再经茶马古道由略阳抵陇达蜀,广济天下。略阳这座山城因水而兴,因商而荣,也孕育出一首镌刻在浪尖上的生命之歌——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
嘉陵江船工号子最早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期间,嘉陵江上游水系发达,船运是当时货物集散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略阳县境内有白雀寺、水西门(县城)、白水江三个漕运码头。嘉陵江流域略阳段多滩涂、峡谷,水流湍急。逆水行船,仅靠摇桨的船工,船只寸步难行。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船长就带领船工和岸上的纤夫喊起了劳动号子,船工和纤夫劲往一块攒,力往一起使,助力船只逆行,安全渡过激流险滩,这就是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2021年,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列入汉中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雀寺镇位于县城南17公里处,这里依傍嘉陵江,群山簇拥,大江环绕,悠悠江水穿镇而过。曾经这里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码头上船只往来如梭,一片繁忙景象。而船工号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水运劳作中应运而生,成为了小镇独特的文化印记。
2025年4月,春日的暖阳洒在秦岭余脉,嘉陵江面波光粼粼。怀揣着对非遗文化嘉陵江船工号子的敬畏与好奇,我与公益诉讼的检察官们走进这座宁静的白雀寺古镇,踏上了探寻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文化之旅。抵达古朴的小镇,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传习所,见到了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第三代传承人何玉秀。老人年近八旬,虽然已年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布满老茧和皱纹的双手仿佛藏着一部鲜活的航运史。得知来意后,他热情的将我们迎进屋内,墙上挂满的船工老照片、角落里陈旧的船桨、还有桌子上厚厚的号子曲谱手稿,瞬间将我们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船工岁月。
当被问及船工号子的历史,何玉秀老人眼神瞬间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他说:“我从小就听着船工号子长大,后来自己也成为一名船工,这号子就像是我的命根子一样。”他轻轻的抚摸着桌上的曲谱,缓缓讲述起自己与船工号子的不解之缘。他出生在经验丰富的船工世家,父亲是经验丰富的老船工,自小就跟父亲在嘉陵江上行船。那时的略阳,作为重要的水运枢纽,江面上商船往来不断。木船无动力,全凭人力与纤绳摩擦前行,船工们在拉纤、撑篙、摇橹时为了统一节奏、鼓舞士气,便喊起了号子,高亢激昂的号子声回荡在江面,将众人力量凝聚一起,成为战胜风浪的精神支柱。说着,老人兴致勃勃地起身为我们展示起船工号子。他挺直腰板,深吸一口气,“嘿哟嗬,拉到见了滩,屁股撅上了天,没见船动弹,嗨,嘿......”,嘹亮的号子声瞬间响彻屋内。那声音时而雄浑豪迈,如万马奔腾,仿佛能让人看到船工们齐心协力拉纤,在湍急的江水中与风浪搏斗的场景;时而婉转悠扬,似潺潺溪流,诉说着船工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我们静静地聆听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桨声号子交织的年代。
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船工号子不仅是劳动的节奏,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其内容丰富多样,以反映船工和纤夫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融入地方民间小调,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衬词多于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号子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振奋了船工和纤夫的斗志士气,每一句号子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略阳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宝成铁路的开通,水运逐渐被现代交通取代,船工这一职业也慢慢消失,会唱船工号子的人越来越少。何玉秀老人忧心忡忡地说:“就怕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到我们这一代断了根。”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文化,略阳县政府也采取措施,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老人也与木匣沟村支书谢林山成立文化公司,尝试将船工号子融入文旅表演,借助互联网推广。多年来他通过参加各类非遗文化展演活动,走进校园、社区,向年轻人传授船工号子的演唱技巧和文化内涵。他的坚守与执着,深深打动了我们。
作为检察干警,我们深知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在与何玉秀老人的交流中,我们也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了非遗文化的保护途径,向老人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告诉他如何运用法律维护非遗文化的权益。同时,表示检察院将充分发挥职能,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寻访结束,移步来到嘉陵江畔,看到缓缓流淌的嘉陵江水,仿佛还能听见昔日激昂船工号子的余韵仍在峡谷回荡,眼前隐约浮现出船工们奋力拉纤的身影。这一刻,我们读懂了“逆水行舟”的法治真谛,正如纤夫们喊着号子对抗激流,新时代检察官也在司法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我们要将船工协作精神注入办案团队建设,像号子指挥统一节奏般精准把控诉讼监督各种要求,如纤夫拉纤般紧密配合协同参与开展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这种文化的赋能,让法律既有威严的力度,更显守护文明的温度。
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这一承载着略阳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的非遗瑰宝,在时代的浪潮中历经风雨,蕴含着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略阳检察干警奋勇前行。这一曲跨越千年的劳动者之歌,激荡出的不仅是守护文明根脉的使命召唤,更是对法治精神的深刻诠释,它将永远回响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征程上,引领我们在维护公平正义的航程中,奏响新时代检察事业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