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又称“陈仓道”“嘉陵道”“陈仓故道”。历史上它和褒斜道为古蜀道的两支主干,而故道的开启更早,使用时间最长,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影响和作用更大,特别在商周至唐宋,一直为“传军国急报,达官司文书”的大官驿道,因而,也是古蜀道的最经典代表。
2025年2月20日,略阳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略一行在略阳县政协文史研究员马爱平以及白水江镇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深入白水江镇青泥河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寻访活动。
山风裹挟着丝丝凉意,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实地踏勘这条千年古道,斑驳的青石路面上,深深的车辙印记清晰可辨;悬崖峭壁间,古人开凿的栈道孔眼排列有序;散落的碑刻残迹上,模糊的文字记录着历代修缮的历史。这些沉默的遗迹,不仅见证了秦汉以来的军事征伐、商贸往来和文化交融,更承载着中华文明在秦巴山区的独特记忆。
寻访中,我们对故道遗址原状以及沿途历史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文史研究员马爱平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故道的历史演变,结合讲解以及文献资料,我们逐一寻找故道历史遗存,认真梳理管护不当的点位,详细了解故道保护现状。
行至一处沿山崖而凿的石阶,青苔覆盖、杂草丛生,当地村支书讲:这条路在六七十年代还用着呢,后来修了大路,这条古道才渐渐没人走了,这里可不止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一段遗迹,在杂草丛中还留有许多古道痕迹,我们也准备把古道清理出来,好好保护起来……检察干警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
王略副检察长感慨:只有真切走过秦蜀古道才明白, 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镌刻在古道上的民族文化基因,无不警醒着我们,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凭吊者,更是法治文明的接续者,我们要继续发挥检察职能优势,为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贡献检察力量,让千年古道在法治的阳光下焕发新的生机。
归途上,手机突然响起——是一起涉文物保护案件的当事人向我们举报文物遭受破坏的线索。从文物保护的“拦路虎”到历史文物的“守护者”,正是检察机关通过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办理、每一份检察建议的精准落地、每一次法治宣传的入脑入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收起手机,我最后回望了一眼隐入暮色的古道。崖壁上的栈道孔洞在夜色中如星辰列布,恍若一条用法治精神连缀的银河,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向着更明亮的未来延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