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金泉寺,两棵千年古柏苍劲挺拔的树冠直冲云霄,斑驳的树干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据史料记载,这两棵古柏树龄逾千年,见证了唐宋以来的朝代更迭与宗教传承,不仅是金泉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文化传承的“根脉”。 寻访中,我欣喜地发现古柏周围堆积的建筑材料已经清理完毕,受损枝干也得到专业修复,并安装了避雷装置。这正是检察公益诉讼履职推动问题整改的生动实践,为古树名木撑起“法治保护伞”,让历史印记得以延续。
此次金泉寺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古树名木保护是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法律监督,提升保护质效。充分利用勉县的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中的监管漏洞,通过检察建议、公开听证、座谈磋商等办案方式,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并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深化协同治理,凝聚保护合力。依托“林长+检察长”机制、古树名木保护机制,联合林业、文旅、住建等部门,通过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长效化。
三是增强法治宣传,提升社会知晓率。积极开展“古树与法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讲述古树背后的检察故事,增强公众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