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西乡县汉白路的李绍兴老传统变蛋厂,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松花变蛋生产流程,工人们各司其职:洗蛋、浸泡、包装...各式松花变蛋包装琳琅满目。
生产车间里,十余口大缸里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正在腌制的松花变蛋。“松花变蛋的品质永远是最重要的,选择新鲜、无破损、无异味的蛋是制作变蛋的基础,‘照蛋’便是制作技艺中的关键一环,要通过仔细观察筛选出优质蛋,确保蛋壳完整、蛋白透明、蛋黄饱满,为后续的腌制过程提供良好的原料保障。”非遗传承人李绍兴说道。
在这里,我们亲眼见证了松花变蛋从选蛋到料汤、腌蛋到包泥的每一个繁琐工序。匠人们精心挑选新鲜的鸭蛋,用草木灰、稻谷壳、香料、盐和泥土按比例混合成黏稠地糊状物,再将鸭蛋一枚枚包裹其中,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这一过程,不仅是对食材的尊重,更是对传统的坚守。
“是什么让您坚守在一颗变蛋上?”看到眼前精神矍铄的老人,我们忍不住问道。“乐在其中”李师傅一脸自豪和满足地回答。四十年代初,李师傅祖上有一门独家变蛋制作秘方,一开始邻里乡亲们总会拿自家的鸭蛋来找李师傅包制,后来他干脆承接了祖上包制鸭蛋的生意,这就使得他与变蛋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年近八旬的他已将这项技艺的接力棒交到了两位徒弟的手中,使得这项非遗技艺后继有人。那一帧帧变蛋情缘像电影一般在我们眼前放映着,那栩栩如生的松花纹,既深刻在松花变蛋上,也深刻在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心里,仿佛讲述着松花变蛋传承人在百余年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匠心故事。
西乡松花变蛋是陕南独具风味的传统名特产品之一,特点是易剥易取,手摇有颤动感,剥去蛋壳,晶莹油润,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弹性,表面满布美丽的晶状松枝花纹,蛋黄略带溏心,外圈墨晶,内呈橘红,油亮照人,层次分明,食之肉质清爽、醇香、易消化,多食不腻,具有清凉明目、平肝开胃降血压等作用。擂辣椒松花变蛋、皮蛋瘦肉粥、变蛋豆腐汤...西乡松花变蛋凭借其独特的口感成为家常食用、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松花变蛋作为西乡舌尖上的非遗,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更是传承了百年的文化与记忆。一颗小小的松花变蛋,蕴含着历史的韵味,从记忆深处走来,承接着新时代的期望,又向时代远处走去。如今,西乡松花变蛋因其美味、质高、价廉、营养丰富,已成为西乡名片,远销海内外,这离不开一代代西乡工匠的坚持和创新。
在时光的温柔长河里,松花变蛋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味蕾记忆,如同一位沉默却充满故事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风华与沧桑。而检察机关,便是那位忠诚的守护者,以法律为盾、以情怀为剑,默默守护着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从非遗的传承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西乡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的深刻内涵,通过加强法律监督,联合职能部门,促进技艺传承、推动技艺发扬,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