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县动态

宁强:守护非遗“羌绣”的检察力量

发布时间: 2024-06-06
    “羌绣有十字挑绣’‘串挑绣’‘编挑绣三种主要针法。提起宁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绣,当地的老百姓如数家珍。

制定工作意见 助力羌绣产业发展。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把对生活的愿望都绣在绣片上,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祖辈们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腰上系的,无不体现羌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勤劳智慧。羌绣是在继承古羌人挑花刺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其中的花纹、图腾既体现羌族自身内涵和魅力,也是承载羌族文化精髓的物化代表和象征。宁强羌族刺绣是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地羌族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2016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宁强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立足检察职能,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示范县的意见》,明确具体工作措施,以检察力量护航县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走访 调研非遗保护现状。捻线入孔,飞针走线。刺绣承载着人们对社会生活、自然万物的热爱。为全面掌握羌绣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宁强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会同人大代表、行政机关先后多次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承人王小琴,深入交流羌绣的传承和保护、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立法保护、机制建设、科技赋能、产业带动等方面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检察保护新路径。

开展检察护企 凝聚协同治理合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是宁强人民的文化名片,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宁强县人民检察院结合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沟通、动态掌握非遗羌绣保护的瓶颈问题与协作难点,共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非遗保护新模式。同时,宁强县检察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相关民营企业送上《民营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讲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知识产权保护注意事项,一对一开展订单式普法,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下一步,宁强县人民检察院将立足检察职能,与相关部门一起,凝聚保护合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羌文化特色县城示范县建设,为宁强非遗保护积极贡献检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