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蜀门秦关的米仓山,毗邻四川省旺苍、南江,陕西省宁强、南郑四个县区,被誉为“秦巴山区生物基因库”。2024年9月26日,南郑区检察院邀请四川广元旺苍县、巴中南江县和汉中宁强县的19个生态司法、执法部门齐聚南郑,召开米仓山腹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联席会,就推进米仓山腹地生态环境跨区域协同治理和一体保护中的案件办理、线索移送、信息反馈等工作情况进行交流研讨。
“‘两省四县’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强化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聚焦高质效办案,推动米仓山腹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机制走深走实,为保护米仓山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家园做出新的贡献。”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部负责人杨辉在联席会上对参会各单位发出呼吁。
抓办案,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力度。米仓山北麓的南郑区黄官镇是“米仓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著名的濂水河也流经此地,被当地群众称为青龙河。2022年,南郑区检察院针对青龙河河道内乱倒垃圾、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污染水体,直接影响黄官酒厂酿酒品质的问题,南郑区检察院通过诉前磋商、制发检察建议,联合多家行政机关推动开展青龙河小流域治理。陕西黄关酒业公司生产负责人朱建军高兴的说道:“我们酒厂的水质环保问题彻底解决了,青龙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集中转运管理等整治全部到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实施青龙河堤生态环保建设工程。”
“检察蓝”守护的“山水绿”遍布南郑区的每一个角落。2021年以来,南郑区检察院共受理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滥伐林木、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42件51人,审查后提起公诉23件26人。围绕水生态、水资源保护,先后开展了“汉江水源地保护”“长江流域禁渔”等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共办理涉河道排污、大气污染等公益诉讼案件174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53份。办理的青龙河小流域治理案件被选登为最高检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千案展示”典型案件。
重保护,全面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米仓巍巍,林木森森,这里是天然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和水源涵养地。全面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是保护好米仓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效路径。
南郑区检察院通过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野生动物救护、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将生态检察恢复性司法理念真正贯彻到实处。联合区法院、区林山长制办公室在属于米仓山系的碑坝镇天池子梁成立汉中市首个“林业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将林业生态司法修复工作引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与区林业局联合建立“南郑区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公益实践基地”,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举措和工作方式。该院三年来共受理涉环境资源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2件38人,审查后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5件18人,所有诉讼请求均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缴纳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资源赔偿金23.8万余元,补植树木3000余株,实施增殖放流各类鱼苗近1.6万余尾。
强协作,全力构建生态检察保护大格局。“我们协同检察院、生态环境部门等持续化开展长江十年禁捕捞、生态保护、河湖‘四乱’清理整治等工作,加大河道排水、排洪等道路管护巡查,不断优化‘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南郑区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区水利局局长张箫健说道。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机关坚持与相关部门内外联动,携手打好协同保护“组合拳”。南郑区检察院持续开展了保卫“两山两江”守护绿水青山、湿地生态保护等系列专项监督活动,办理水环境、水资源、岸线资源保护、森林湖泊湿地保护等公益诉讼案件30余件,尤其是办理的大河坎冷水河河道、高台和新集濂水河河道内倾倒生活垃圾、个别烧烤店餐厨污水外溢直流汉江等案件,为保障汉江及其支流冷水河、濂水河水质良好、生态优良做出了积极贡献。
提能力,切实增强生态检察履职成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检察队伍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南郑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文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