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下,碧草之上,空气中夹杂着蒲公英的芬芳,阿尔卑斯山的清风让人痴醉——电影《海蒂和爷爷》被打上“治愈”“纯粹”的标签。而今,读到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的《海蒂》原著,正如阳光透过窗纱洒进了卧室,书香弥漫,温暖了这个下午,也温暖了我。
纯真的力量最动人。书里的海蒂是不幸而可怜的,没有父母,被人嫌弃,寄人篱下,当爷爷开始爱护他时有要被骗到富人家给人当玩伴。但她拥有一颗真诚柔软的心,拥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她始终有着对美丽事物的强烈感怀,脸上永远不会离开的微笑,待人的真诚、不记仇恨。她与皮特奔跑在青青草地上,追逐戏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她初到法兰克福,通过一系列善作主张的操作,为克拉拉的生活带来了生命力和快乐。
海蒂的恣意和纯粹是源于本性的,就像是秋日的阳光,照进了无数读者的内心。面对窘境,小小的她永远抱有一颗赤子之心。虽有些许敏感调皮,但她内心纯净,像是天空中自在飞翔的雄鹰,始终在找寻属于的山川草地、碧蓝苍穹。
海蒂的纯真拥有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力量,呼唤着读者们的纯真和初心。不禁感叹,善良纯真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动人之处都会存在心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和美丽的光芒,充满迷人的魅力。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没有成年人的复杂。成年的我们也应学着海蒂,保持不忘初心,活出纯真洒脱,找到属于自己人间安好的一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温暖的感觉,是生活中的亮色。人是社会中的群居动物,没有人不需要陪伴,没有人可以永远独处,海蒂和爷爷如是,克拉拉等人物如此,普通平凡的我们亦然。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失陪族”“低头族”。不经意间,就忘记了父母的生日,错过了陪孩子读童话书,忽视了应给予亲人的陪伴,与己与亲人爱人都是亏欠良多。
脚步不管走多远,家都是灵魂相系的地方;事业不管多坎坷,家都是补充能量的地方;心灵不管多孤寂,家都是永远思念的地方。家庭是需要经营的,亲情不能疏远;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我们应该放弃那些无用社交,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应酬,乘着晚霞踏上返回家的路途,早早地打开那扇房门,去用笑容面对自己的亲人,把爱和热情留在那里。
教育应是相濡以沫的引导。海蒂不识字,也不愿意读书,是因为最好的伙伴皮特说,长在大山里的孩子不用读书。海蒂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自然也不会明白大人口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克拉拉的奶奶在听到小海蒂不识字、也不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去大声质问,或是言辞犀利地戏谑,而是换了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读故事书。当奶奶给海蒂念故事书的时候,激发了海蒂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奶奶并没有一次性读完,而是刻意留下悬念,引导海蒂自己去书中找答案。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也看到亲戚朋友的小孩抱怨读书辛苦,不想上学,但是我们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大声怒斥,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抑或是苦口婆心地说着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扶持家庭的不容易。我们会用“大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像电影里的女管家和家庭教师一样,认为不想读书的想法就是脑子不正常,但是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不懂什么所谓的责任和意义,他们只要能读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就好了。那么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引导,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全力以赴支持,终将会为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许等我以后也有小孩的时候,我会先学着放下大人的思维,走进他们的小小的奇妙的世界,与他们做朋友,和他们共同成长。
(作者:略阳县人民检察院 刘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