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风采 > 检察风采

读《我们仨》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18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家63年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用爱记录了他们一家三口那些快乐与艰难、相聚与分离的日子,汇成了家庭回忆录《我们仨》。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杨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这63年来他们家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历经战火、政治风暴、疾病,生离死别……但不论寒潮、风雷、霹雳,他们都相濡以沫,家就是他们仨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相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的文字含蓄节制,但幸福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死亡并不会分开他们,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将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在钱先生心中,杨先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所以才会有这么一段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听起来多么美好啊!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好像很难拥有文中所言的那种情感。有多少男人后悔娶了面前这个唠叨的女人;又有多少女人后悔嫁给这个没出息的男人;又有多少孩子自问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个每天吵得鸡飞狗跳的家里呢……

爱是最好的寓所,让人在幽美的心田居住。1977年也就是杨先生66岁之时,他们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她用最平凡的话语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书中回忆着与丈夫与女儿那些虽然艰难,但又不失快乐和爱的日子,这些都告诉我们:爱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西方结婚时,神父会对新郎(新娘)说:你是否愿意这个女子(男子)成为你的妻子(丈夫)与她(他)缔结婚约?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她(他),照顾她(他),尊重她(他),接纳她(他),永远对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杨先生夫妻二人真的活出了这些誓言,是他们让人相信爱真实存在。让我明白:爱的含义并不是单纯的奉献,或者单纯的索取,而是给他人最好的寓所,让家人在最幽美的心田居住。

他们曾经约定: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但是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杨先生这样写道。

一九九七年春,钱瑗因病去世,同年岁末,钱先生辞世,他们相知相伴行走了一生,最后还是走散了,那个三里河公寓没有了家人,也仅仅成了客栈而已。

我不知道杨绛先生怀着多么悲痛又幸福的心情去回忆起这过往的一生。曾经,是他们仨,最后却只剩她一个。但我知道,她决定把他们仨写成这本书,是想在心里再走一遍他们走过的日子。

岁月催人老,它冷酷无情地将老、病、死带给我们。在一次次与时光的对抗中,我们终于明白,“流光总易把人抛”,只有时光立于不败。人,终究逃不脱岁月的侵蚀。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要失去,但还是要一直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作者:略阳县人民检察院  龙玉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