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间办公室里,检察官正在给犯罪嫌疑人做思想工作。
“检察官,我愿意跟对方达成谅解,但我不知道怎么跟对方说,我怕对方不谅解我。”犯罪嫌疑人某甲不无忧虑地说。
同时,在另一间办公室,另一名检察官在给70岁的犯罪嫌疑人某乙谈心:“你们都是一个村,乡里乡亲的,一点点小事就动手,现在触犯了刑法,案件走上了公诉程序,需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对你们判刑,不但对你们自己,对你们的子女也是有影响的。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谈一下,争取互相谅解,对你们的家庭来说也是好事。”
“好的,我再考虑一下。”70岁的犯罪嫌疑人某乙说。
过了不久,在第一检察部会议室,两名检察官带着既是犯罪嫌疑人又是被害人的两人坐在一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委屈都可以说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在检察官的主持下,二人也平静了下来,拉拉家常,逐渐达成了谅解协议。本可一诉了之的二个故意伤害案件,在检察官的共同努力下,消除了各自心底的怨气,也化解了矛盾。最终,汉台区人民检察院对二名犯罪嫌疑人均做出了犯罪情节轻微,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哎,好几万的赔偿金额对仅靠务农的犯罪嫌疑人来说确实挺困难,这是第七次还是第八次来做他们的工作了?”走在泥泞的小道上,检察官心里默算。
这是一起邻里之间因为修墙挡路引发的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及家属认为被害人私自修墙挡了自己的路,不愿与对方协商。被害人认为犯罪嫌疑人私自拆自己的墙,还打伤了人,更不可能主动谅解对方。
“你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被羁押在看守所。你们又是邻居,打伤了人理应给对方赔偿损失。你们现在不愿意赔偿,将来案件判决的时候也会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你丈夫还要被判刑。不如尽早与对方谈谈,早日达成谅解,我们检察院也有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可以对你丈夫是否有羁押必要进行审查。”
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家属进行沟通调节并释法说理,随后来到被害人家里。
“邻里之间本应互相帮助,对方虽然不对,但也事出有因。你们现在僵持在这里,难道要弄成世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对孩子辈、孙子辈的真的好吗?”
无数次的调解,从最初一方只出几千元医药费,一方要十多万,到一方出5万,一方要8万,再到最终调解协议的达成,检察官轻轻舒了口气,“总算调解成了,双方不至于激化矛盾,不然这邻里之间就埋下重大隐患了。”
“这个案子是十多年前的,当时的监控视频不是很清楚,距离又远,看看有没有办法把视频慢放,看清案发经过。”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正在与技术部的同事探讨案件关键证据。
然而多次试验后发现,视频放大就完全模糊了,使用慢放也依然看不清关键部分。
“要不我们一帧一帧截图看吧。”“好。”面对截下来的几百张图片,检察官和同事一张张对比。
“看这张,犯罪嫌疑人的身影出现在被害人身后,被害人有后仰的动作,随后被害人倒地”,“还有这张,犯罪嫌疑人有挥拳的动作。”......二人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相视一笑。
找到了关键证据,结合卷内其他证据,这个十多年前的命案基本确定了,再想想还需要完善什么证据。感谢了同事后,检察官一边思考一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阅卷。
一幕幕场景,就是汉台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工作日常。这里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忙忙碌碌中承担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刑事案件。
每一个看似简单案件的背后,是检察官不厌其烦的疏导化解,是对每一份证据的严苛把握。
第一检察部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当事人带着他的诉求前来了解情况。在检察官的耐心释法说理下,众多当事人化解了心结,那一面面锦旗,就是我们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