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今年距离我高中毕业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前高考完填报志愿时的我,从未想过身为一个理科生,十年后的我竟然会重新学习法律,曾经在财务室各种账目报表里焦头烂额的我,也未想过现在的我在文书和卷宗的海洋里绞尽脑汁。这是我未曾设想过的人生体验,也是我一路以来虽然笨拙但依然努力向上的成长轨迹。
所以我第一个感触很深的点就是,我们的前方不是单行道,是无边旷野,不要给自己设限。我以前也会给自己预设,觉得自己和数字打惯交道了写东西肯定不行,觉得自己社恐表达能力肯定不行。虽然到现在我这些方面确实还不太行,但一直在尝试在锻炼,总会有一些进步的不是吗?我们虽然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各自擅长的领域,但我们都还年轻,人生有无限可能,应该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前路上遇到的所有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尝试接纳改变,才能激发更多的潜力,拥抱无限的可能。
第二点想要分享的就是充分用好学习资源,保持学习的习惯,锤炼过硬工作本领。众所周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经常修订更新,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需要终生学习,而一个人修身、齐家的本领更需要用一辈子来学思践悟。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没有中断过学习的脚步,通过各种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干。
从我今年正式调整到第四检察部工作以来,作为业务上的小白,以“空瓶子”的心态,一切从头学起,向导师学、向同事学、从书本学、从办案中学。充分用好“双导师”这个“快车道”,跟政治导师学思政理论、强纪律作风,跟业务导师学专业知识、练办案素能。从思想观念的塑造到待人接物的点拨,从办案思路的引领到文书写作的细节,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孜孜不倦的教诲,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生活中不跌跟头。
有榜样力量、有前行指引,我们青年干警自当见贤而思齐,知不足而奋进,强化理论素养,积累办案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应对“本领恐慌”,才能跟上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第三点体会是,以敬畏、以热爱、以初心、以坚持,扎根检察事业,形成内生驱动力。
记得我2017年毕业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那会儿只想的是我要是进去当检察官了那该多拉风啊。事过境迁,现在埋头在案卡、文书、卷宗里时常焦灼的我,尽管有时候也会因为接踵而来的工作任务而感到疲累,偶尔也会因为复杂的案情激烈的矛盾而畏缩,但我从不后悔。这份职业虽然没有电视上看着那么光鲜,但始终捍卫着法律的权威和庄严;这份工作有很多枯燥无趣辛苦的瞬间,但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每一份判决书对这个世界还存在的那些灰暗和不公的改变、每一份检察建议书对促进社会进步、建设美好家园点点滴滴的贡献。
这是法律的智慧和温度,是检察事业的神圣意义,是检察蓝不改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每一个检察干警为之笃行不怠的价值所在。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鸡汤:“看似波澜不起的日复一日,终将在某天看到坚持的意义”,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