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公益诉讼案件类型不断丰富、拓展,部分案件具有高度专业性的难题,近日,汉中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对整改修复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的工作办法(试行)》,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案件整改修复效果。
一是多元化“外脑”破解专业难题。第三方评估人员将从人大、政协、纪委监委、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及公益诉讼专家咨询员中邀请专业人员担任,针对受损公益整改修复效果中所涉的食药、环资、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专门性、技术性问题提出专业评估意见,并配合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相关办案活动,助力提升案件办理专业化水平。
二是第三方评估引入办案全程。第三方评估人员可参与公益诉讼案件诉前、诉中整改效果评估,紧盯“4+5”法定领域,对已发出检察建议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已起诉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以及已起诉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整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检察机关结合第三方评议意见对全案进行综合审查判断,严格按照公益诉讼办案程序,依法作出结案、跟进监督、提起诉讼、撤回起诉等决定。
三是以客观评估确保案件质效。检察机关应为第三方评估人员介绍案件所涉专门性、技术性问题的有关情况,第三方评估人员通过现场勘验检查、专业技术评议鉴定、召开专题论证会等方式就公益诉讼案件整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的,检察机关应提供必要条件和材料,确保评估结论客观公正,全力解决案件专业判断等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