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文化“寻保传”】寻访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 2025-06-04
  秦岭南麓天台山东有牛头山,延伸后的丘陵地带被视为牛身,泉水自岭东流出,得名牛尾泉,泉水涌出之处便成牛尾村。“岁月失语,惟泉能言”,生于牛尾村的亢学诗也为牛尾泉带来了独特的红色印记,使得牛尾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永远被世人铭记。近日,为深入落实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前往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牛尾村中共南城褒边区区委旧址暨亢学诗故居进行了实地寻访。
 
 
  亢学诗,生于1911年,字礼亭,汉王镇牛尾村人,曾化名袁作帮。1930年,亢学诗投笔从戎,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在第二十九路军团任文书,同年11月,经中共地下党员陈福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亢学诗受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汉中特委委派回到牛尾村,以小学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给群众讲革命道理。同年11月,中共牛尾泉支部成立,隶属中共陕南特委,亢学诗任支部书记,这是汉台区成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2年2月中旬,在陕南特委巡视员张中行的与会指导下,在亢学诗家中,成立了中共南(郑)城(固)褒(城)边区委员会,亢学诗任区委书记,王子模任副书记,区委机关就设在亢学诗的家中。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亢学诗在策应红军进攻汉中城时被捕牺牲。1958年4月,亢学诗被陕西省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牛尾村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中共牛尾泉党支部旧址,触摸到真实的革命遗址,感受历史的温度。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中共南城褒边区区委旧址暨亢学诗故居,故居已被认定为汉台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亢学诗烈士被捕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当听到这段讲述时,让我对“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生动的课堂,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里曾是陕南革命斗争的重要根据地,见证了中共南城褒边区委员会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光辉历史。这些鲜活的革命故事比任何教科书都更直击心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
 
 
  这次寻访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更是一次检察履职的生动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检察机关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以法治力量守护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同时我也深刻感悟到,红色文化不是冰冷的展陈,而是有温度的精神传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干警,我们要铸就忠诚之魂,像革命先烈那样坚定理想信念;要常怀为民之心,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要常砺担当之志,在各自岗位上奋斗有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