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中部一个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的小城
到如今拥有铁路开放口岸、空港口岸的
国际化商贸城市
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
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义乌不断创新突破
从改革寻求动力
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45年进程的缩影
更是中国全球化、融入世界的缩影
义乌货郎“鸡毛换糖”(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70年代)。
义乌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
“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
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
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
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
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
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
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
1982年开业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资料照片)。
改革开放后
一些义乌人开始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1982年
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1984年底开业的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资料照片)。
浙江义乌第四代小商品批发市场
1992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2年建成开业的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资料照片)。
90年代义乌第四代小商品批发市场外景(资料照片)。
2008年10月21日
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开业
2008年10月25日拍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局部。
“义乌造”走向全球
不仅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更源自“中国制造”不断提升的品质与品牌
拼版照片,左图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经营户冯爱倩(右)在向顾客推销遮阳帽(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右图为:2018年10月25日,78岁的冯爱倩(中)在倾听她的孙子、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杨帆(上)介绍他自产自销的新款袜子。杨帆大学毕业后当上了父亲创办的袜业公司的总经理。
2021年1月14日,也门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茶壶,同时通过视频向沙特客户介绍价格和库存。
2022年2月12日,主播通过直播方式向采购商介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市情况。
2022年11月17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获得官方授权的商户在展示2022卡塔尔世界杯参赛国家旗帜与周边产品。
2023年2月2日,来自印度的客商(右)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玩具店铺内选购。
从贩卖商品到自产自销
从贴牌生产到自有品牌
义乌市场形态的变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
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7年5月3日,在义乌申通公司,机器人运载包裹进行分拣。
顺应发展大势
坚持改革开放
义乌市场成为融入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2021年11月23日,“侨商号”中欧(义新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出发。
2023年4月23日在义乌西站拍摄的“义乌-中亚五国10周年纪念号”中欧班列。
2023年
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义乌与中亚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不断拓展
2019年10月25日,满载着82个标准箱的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列车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
2023年7月29日,满载11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准备启程。
义乌海关数据显示
截至到今年5月份
义乌中欧班列(中亚方向)
已累计开行班列2088趟
发运超17万标准箱
2022年11月24日,客商在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主题馆的一个展区洽谈。
40余年来,义乌接续奋斗
小商品,大世界
义乌,提供了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中国案例
向世界持续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策划:赖向东 邬焕庆 郑卫 兰红光 王建华
监制:费茂华
制作:卢烨
参与记者:黄宗治 江汉 孔令杭 潘革平 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