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务动态

筑牢河道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 2025-05-12


  渭河蜿蜒东流,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滋养着关中平原。在其南山支流长涧河畔,一场聚焦行洪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公益行动悄然展开。 

  2024年3月,华阴市检察院干警在走访域内河道生态保护情况时发现,长涧河入渭桥北侧拦水坝西侧被冲毁,河水淤积冲刷导致西岸水泥护坡形成25米长、6米宽的塌陷区,枯水期的河床上垦种了9亩小麦,堤坝上垃圾随处可见。这些隐患犹如"定时炸弹",严重威胁汛期行洪安全与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检察机关迅速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邀请水利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实地勘查,锁定受损范围,并召开听证会。“整改刻不容缓!”听证会上,各方一致表示。2024年5月10日,华阴市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重点整治护坡塌陷、河道垦种、垃圾堆积三大问题。针对即将成熟的小麦,检察机关提出“人性化整改”方案,建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粮食归仓。 

  相关部门同时行动,申请水利救灾资金59万余元,并组织专家审查、完善方案,投入10余人和2台工程车辆积极施工,赶在7月主汛期河水暴涨前完成了拦水坝拆除及河道整平工作,同步开展专项巡查,治理同类安全隐患4处,保证了河道行洪顺畅和堤坝防御安全。对于河床麦田,属地镇办干部逐户劝导,既宣讲河道保护法规,又协助农户抢收粮食,实现“护河”与“护粮”双赢。 

  案件办结后,华阴市检察院联合水务、环保部门沿河设立宣传点,通过案例展板与现场讲解提升群众护河意识。村民老张看着新修的护坡感慨:“以前觉得种点麦子没啥,现在明白这是在给洪水‘铺路’!”该院办理涉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同时,深化“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河7次,推动构建全链条河道保护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