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读书荐书】《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21

 


  西方哲学有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何处去?我们的答案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说哲学问题是人的基本问题,如果处理好这个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自然会过得从容,幸福。如果说西方哲学的直白,在翻译家的帮助下我们多少还算好理解,那么中国哲学似乎就有点难以掌握其精髓,这是什么原因呢?冯友兰大师在《中国哲学简史》里面作出了解释:“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虽然中国哲学难以用语言直接明了的说出其核心思想,但“它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根本的不同?我们中国人如何处理人生的最根本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冯友兰20世纪40年代用英语写作,帮助西方人理解中国哲学的《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二十八章,是总分总的结构,作者运用现代哲学的概念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解读,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先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讲起,继而讲述“百家争鸣”到儒、墨、法、道、阴阳、名的发展,再到后来新儒家、新道家、佛学的影响、禅宗、西方哲学传入后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后指明了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可能会发挥的作用。 

  我总的体会是中国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因其社会经济基础、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确有很大不同,不过它们讨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却偶有重叠,最大不同却是思考的路径、方式的不同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书中提到的不同学说,也许我们自己难以用理论方式将其说明道白,但确实是我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躺平”的处事方式,暗含了道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哲学理念。用这样的方法,一个谨慎的人就能够在世上安居,并能够达到他的目的。 

  夏日炎炎,使人心浮气躁,最好来点哲学傍身。用本书的话来说:“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