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考生,带着这份防诈锦囊去乘风破浪吧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6日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考场试锋芒”。高考考生们在考场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高考后更要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今天小编就来助你一臂之力,这堂防骗课不容错过!

  在等待查询成绩这段时间内,希望考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骗局!

  1 “提前查分”受蒙骗

  高考完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的什么,那必然是分数,于是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

  小编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2 “补录名额、内部指标”不靠谱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小编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3 “补助金”多核实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小编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4 “填报志愿指导”多警惕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小编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5 “录取通知书”谨慎辨别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小编提醒:

  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充分,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一定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广大考生和家长

  在网上搜索查询高考相关信息时

  请认准权威机构“官方”标识

  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来源: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检察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