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渭滨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引领,以提高控告申诉办案质效为关键,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大局,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控申力量。
做实做细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
以最高检“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对首次信访的案件,由院领导轮流包案办理;对上级院交办的案件,由主管院领导包案办理;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全面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办理过程或办理结果答复”制度要求,对“信、访、网、电”等不同途径接收的信访件,全部规范录入信访信息系统。2024全年妥善处置信访127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和3个月办理结果答复率均达到了100%。
深化检察“双进”工作 持续贯彻落实相关机制
2023年,渭滨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司法局、区综治中心联合印发了《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在“司法为民智慧服务平台视频系统”的受案范围及职责》;与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联合印发《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入驻渭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检调联动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在今年持续加强与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及区信访局的沟通联系,贯彻落实相关机制,联合发力开展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发挥线下入驻矛调中心,线上连接乡镇、社区、村委会互联互通作用,就地化解信访矛盾纠纷28件,获取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涉诉线索15件,通过支持起诉等方式帮助7名弱势群体依法维权,通过司法救助帮助8名群众解决了生活实际困难。
全面推开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
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显著位置张贴、摆放“依法依规信访‘路线图’‘导引图’”,在信访受理、办理、答复等各环节,加强控申检察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双向通报风险、合力化解矛盾;完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诉求表达渠道,落实接访窗口“四大检察”全覆盖,推进窗口部门专职检察官、业务部门办案检察官“双通道”接待应答;坚持领导包案、开展检察听证释法说理、律师参与接访等方式,努力使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访大厅成为矛盾化解“终点站”,切实营造信访法治化的良好环境。
深入开展司法救助专项活动
以“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和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为抓手,联合区妇联、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精准识别,确保救助及时高效。加大对农村地区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当事人的救助力度,持续助力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助推乡村振兴。2024年,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6件。所救助的案件中涉及农村地区生活困难当事人53人,涉及生活困难的妇女29人、残疾人4人、未成年人4人,该院救助妇女的经验做法《全力做实困难妇女群体司法救助工作》被省院第十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情况》采用转发,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利益,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化解矛盾的积极作用。
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
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优势,及时收集督办涉及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控告申诉案件。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服务民营企业的专用“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移送、快速办理”机制,并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检察服务中心,提供检察长接待预约、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咨询等专门服务,为民营企业寻求法律咨询、权利救济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加强与公安、法院、工商联等部门的紧密协作,及时接收涉民营企业案件线索,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切实增强企业家经商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力做好数字检察工作
积极主动转变检察监督思路,树立“大数据”思维,自觉融入“数字检察战略”,依托最高检监督模型平台及陕西数字检察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数字检察辅助监督办案,不断拓宽案件线索、提升办案质效。2024全年使用数字检察模型筛查出司法救助线索6个,实现救助线索及时发现,救助对象应救尽救。
新的一年,渭滨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将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更好服务、更高效率开展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办好检察为民实事,在总结2024年工作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质效,奋力开创控申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