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秦岭北麓,在宝鸡市渭滨区这片承载着八千年文明的土地上,一株株古树以其遒劲的枝干见证着时光流转。近年来,渭滨区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抓手,持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寻访行动,通过法律监督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为辖区古树名木筑起法治屏障。
寻访:触摸历史的绿色脉搏
古树名木是活着的文物,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专项行动中,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深入辖区10个镇街开展“地毯式”寻访。在高家镇甘庙村,一株树龄达800年的古槐依然枝繁叶茂;神农镇茹家庄村,一株树龄达600年的古槐虽遭遇严重病虫害,依然在顽强生长。古树是会呼吸的历史,但是它们的“呼救”却常常被忽视,违规搭建电线、树皮开裂、白蚁蛀蚀等等问题使古树名木“呼吸”愈发艰难。
亮剑:公益诉讼守护生命年轮
针对寻访中发现的古树保护标识缺失、违规搭建电线、私设照明设施等问题,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向主管职能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磋商会议等多种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现今,存在病害问题的多株古树已得到维护加固,同时,邀请了林业专家对受害古树名木进行了检测评估,以便于后续更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守护:法治阳光下续写新的年轮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生态密码和文化记忆。其保护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延续,更是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唯有让每一株古树都成为被敬畏的生命、被倾听的历史,方能实现“古树常青,文明永续”的美好愿景。
渭滨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加大对古树名木的法律监督力度,不断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使历经沧桑的古树焕发生机,让每一株古树都能继续讲述属于渭滨的绿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