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周周讲评”之检察干警“讲党史、谈感悟、促提升”专题活动由渭滨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樊婧晓作专题分享。
登台分享
今天樊婧晓同志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周恩来同志的两个小故事。
西花厅不灭的灯
夜,静悄悄,神州大地早已进入梦的故乡。在这大地酣睡的时候,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有一间房屋的灯光又亮了个通宵。这就是周恩来办公室,人们深情地将灯光称为“永不熄灭的灯光”,将周恩来办公室称为“世界上最忙的办公室”。
白天,周恩来要开会、接见、找人谈话,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回到西花厅,接着,又坐到办公桌前,批阅文件。由于过度操劳,周总理变得越来越憔悴。
邓颖超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劝他多休息,但他依然通宵达旦地工作着。后来,工作人员以贴大字报的形式向周恩来写了一封公开信,请求周总理“改变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重身体”,周恩来在这封公开信上批示:“诚恳接受,要看实践”。而人们看到的实践却是周总理依然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着。
随手翻开总理的工作台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下午三点,起床;四点,与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会谈;晚上七点,陪餐;晚十点,主持政治局会议;凌晨两点,约民航局同志开会;七点,七号办公;中午十二点,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国王和王后;下午两点,休息。一位70多岁的老人竟然连续工作了23个小时,要不是白纸黑字地记载着,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1973年6月6日凌晨一点,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周恩来,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了西花厅。这时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白天刚刚排出上百CC便血。他多么需要休息,可是他不能,因为凌晨两点他还要会见越南总理范文同。为了让仪表整洁点,他独自去卫生间刮脸,秘书等了半天不见总理出来,只好推开卫生间的门,却发现总理左手拿着手巾,右手握着沾满肥皂沫的刮脸刀,竟然倚着镜子睡着了。看着总理瘦弱的身子,苍白的脸色,秘书一阵阵心酸,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却不敢哭出声。他们多么想让总理多睡一会儿,可是客人已经到了,必须叫醒总理。会谈中,为了驱赶睡意,总理大口大口地喝浓茶提神,不管用;就不时用冷毛巾擦脸,还是不管用;后来,总理要求服务员上热毛巾,还一再地嘱咐要“再热些,要烫的”。无奈之下,服务员只能用开水烫毛巾,而总理就每隔十分钟用热毛巾烫自己的额头、眼窝和脸颊,整个脸被烫得通红通红……会谈结束了,天还没亮,回到西花厅的周恩来径直走进了办公室,灯光又亮了起来……
伟大的人格是超越时空的。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我们已很多年,但我们还是常常想起他,说到他。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尚风范,他的人格力量,他的千秋伟业,他的光辉精神,以及那彻夜不眠的灯光,西花厅庭院里的海棠花,还有那办公桌上记载着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总理生涯的台历,永远会留在我们心中。
我的修养要则
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原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周恩来的办公室里,宽大的办公桌上陈列着一张长26CM、宽19CM的发黄信纸。这是周恩来1943年在自己45周岁生日当晚写下的《我的修养要则》。
1943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十三),按照农历的算法正好是周恩来45周岁生日。当天晚上,办事处的几位同志为周恩来多准备了几道菜肴,周恩来面露不悦: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缺衣少粮,怎么如此奢侈?这时,有人提醒今天是他45岁的生日,他才恍然大悟,但仍让人把这顿“丰盛”的晚餐端走分给大家,特别是老幼妇孕。随后周恩来回到办公室,让同事给自己简单下了一碗长寿面。
与此同时,办事处的同志们还置办了一些瓜子水果和糕点,准备为周恩来开一个小型简单的祝寿会。但任凭邓颖超和几位同志多次催促,周恩来仍拒绝下楼参加。最后只得在寿星缺席的情况下,由办事处的徐冰和孔原等同志先后致祝词,同志们将点心和水果瓜子分而尝之,直到深夜12点,这场没有寿星的祝寿会才欢欣而散。
这天晚上,周恩来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沉浸于45岁生日所触发的反思中。他坐在桌前回顾总结参加革命后的经历,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不论是在思想上、作风上,还是在政治生活中,应时时刻刻严于律己,发挥表率作用。凝思许久,他提笔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细细品读这份《我的修养要则》,周恩来凝重忧远的诚恳态度、深思熟虑的斗争策略、心系群众的急迫心情跃然于眼前。为工作,他心甘情愿、鞠躬尽瘁;为群众,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体现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名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而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这一准则。
干警点评
张玮:《西花厅不灭的灯光》这个故事带我们重温了周总理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伟大风范。周总理的工作繁重,休息时间大大少于常人,但从始至终,他未曾停止工作,未曾停止过心系国家,未曾停止过为人民服务。周总理不忘初心、坚定不移的信念,心系人民、甘当公仆的精神,持之以恒、严于律己的修养,鞠躬尽瘁、敢于担当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高爽:周总理是我们心里非常爱戴和尊敬的好总理,他功勋高筑、品德崇高,在方方面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让我时刻谨记,作为一名党员、检察干警,应当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到工作当中去,树立理想信念,为祖国的文明富强添砖加瓦。
王昭:《西花厅不灭的灯光》反映了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点点滴滴,面对工作,周总理始终兢兢业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始终是伟岸的,我十分敬重和崇拜我们的周总理,总理的事迹始终是我不断努力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将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努力学习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培贤:今天的分享总结为一个主题,那就是信念。樊婧晓讲到的,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能让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迅速发展。正是他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人民能够早日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不顾个人的身体健康,忘我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信念,共同努力,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检察长总结点评
渭滨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茹勤刚表示,从周恩来总理的小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总理的勤劳和敬业,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人们自发在各地悼念和送别总理,足可见总理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当时有一部纪录片叫《十里长街送总理》,每一个看过这个纪录片的人都满含热泪,周总理将自己的一生都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壮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周总理的方方面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大家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