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周周讲评”之检察干警“讲党史、谈感悟、促提升”由第一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罗彩云作专题分享。
登台分享
罗彩云主任给干警们分享了八一南昌起义中的朱德。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是朱德总司令在人民军队中威望和地位的起点。但是不论是起义之前还是起义进行中,组织指挥起义的核心领导成员中都没有朱德。但从三个方面,体现朱德同志的重要性。
一是很好的参谋和向导。起义当晚,朱德的任务是用宴请、打牌和闲谈的方式,拖住滇军的两个团长,保证起义顺利进行。但是起义的消息被泄露,这些军官喝到一半纷纷离席。朱德也拦不住,他急忙跑到贺龙司令部告诉贺龙,消息已经走漏。南昌起义不得不提前进行。“我自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澎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周恩来后来谈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陈毅后来也回忆说“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二是危机中的中流砥柱。朱德的领导才能是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才显现出来的。在三河坝分兵后,南昌起义的部队,只剩下朱德指挥的两千多人了。损失过半,四面都是敌人,部队思想上组织上都相当混乱,到底怎么办,只能由临时负责的朱德做出决定,朱德就是在这个非常时刻,面对这个并不十分信服自己的部队,表现出了坚强的领导能力,通过自己异乎寻常的执着,为困境中和混乱中的队伍指明了出路。当面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面对部队顷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势。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还是朱德。朱德沉着镇定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还说:“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南昌起义也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队伍中没有几个人知道1905年的俄国革命。不知道也没有关系。人们从朱德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中,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他心中对革命那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与信心。
三是保留革命火种。保留火种的工作,首推朱德。在最困难、最无望因而也最容易动摇的时刻表现出磐石一般的革命坚定性,使朱德成为部队无可争议的领袖。仅存的两名团级干部,政治指导员陈毅、参谋长王尔琢成为他的主要助手。部队被改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员,陈毅任纵队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下编一个士兵支队,辖三个步兵大队;还有一个特务大队。剩下一门82迫击炮,两挺手提机关枪,两挺重机枪,合编为一个机炮大队。多余下来的军官编成一个教导队,直属纵队部,共计800 人。这就是全部家底,可以想像在当时条件下天心圩留下这800人的队伍中,没有几个人能够想到共产党人22年后百万雄师过大江,夺取全国政权,但每一个自愿留下来的人内心深处都从朱德、陈毅、王尔卓身上感受到了共产主义一定胜利的信念,这八百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重要基础,战斗力的核心。
干警点评
苏俊婷(见习大学生):罗老师今天给我们分享了朱德在八一南昌起义时的历史。在这场起义中他本来完成的是一些不起眼的任务,但最终却成了中流砥柱。在中国革命千钧一发之际,他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坚定而有担当,力挽狂澜,为革命的成功保留了火种,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千莉(见习大学生):从南昌起义到北上抗日,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见证新中国成立,朱德同志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到光辉胜利的全过程。南昌起义后的三河坝一战中,面对敌众我寡的悬殊局面,他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的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的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坚定的信念,铿锵的话语,给了大家巨大的信心和鼓舞,也保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今天的我们也正是要以这般坚定的信念来面对和接受任何考验。
杨帆(见习大学生):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始终与中国广大民众的命运相连,无论身处何境,始终坚持革命。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学习历史,更要了解历史前进过程中为之做出努力的民族英雄,从他们身上发现并学习那些至今仍被人们所称赞的优秀品质。
检察长总结点评
李劲峰检察长表示,今天罗彩云同志给我们分享了八一南昌起义的朱德,表面上看朱德只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但通过彩云同志的解读,朱德同志在八一南昌起义中起到作用意义重大,他不仅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成为日后危机中的中流砥柱,还通过整编军队,保留和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朱德同志领导的工农红军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在战争的炮火中不断磨练和强大队伍,特别是他指挥的百团大战,更是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作战指挥才能,无愧于十大元帅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