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检察风采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写给年轻的法律职业者

发布时间: 2018-04-23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写给年轻的法律职业者

从你们走进法学院的那一天起,大多怀抱法治的浪漫主义。公平正义等大词醍醐灌顶,法言法语如春风拂面,使得以法为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法学教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英国的李尔本是如何视死如归,为大众赢得任何人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德国的磨房主是如何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维护其私有财产的神圣权利;美国的黑人领袖又是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种族平等的权利。于是,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成为法律学子最常引用的口号;像柏拉图的理想国由哲学王统治一样,法律系的学生也憧憬着将来由法律人来治理国家;想象如苏格拉底一样,在必要时为法律献身;或想象如贝卡利亚一样,决心向人类发明的酷刑宣战而追求刑罚的人道与宽和;甚至想象如德沃金一样,发誓要把法律当做自己一生的主宰。的确,西方法治恢弘的历史让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精致而思辨的法理,挑战着法律学子的智识,无数鲜活的案例激发着你们对法律的兴趣,培养了你们对法律的信念,促使你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们通过海选考试揣着法学文凭,走出法学院的那刻起,就开始了社会化的历练。社会的现实让初出茅庐的你们渐渐懂得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所谓的潜规则,那些永远不可能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案讲述了私有财产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佘祥林故意杀人案诉说了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并不是都被排除的,国心听虎啸的华南虎案印证了政府乱作为和当事人以人头担保着实令执法人员也是没辙的,牵动人数最多的三鹿奶粉事件在考问政府、企业和奶农的道德与人性时法律责任的追究被淡化也同样牵动众多人的视觉。在成长中,你们明白了有时法律也是多么的软弱,理解了司法独立何以任重道远,深深体会了前辈们承受的压力。平常当做口头禅的权利公正证据,有时不得不被信访稳定效果所取代;法律条文规定的效力,有时会被某位领导的讲话所取代;本该坚持的正确决定,有时会被各种利益关系所左右。同时还有基层政府贯彻法律变形者屡见不鲜,律师帮助作伪证常见报端,群众暴力抗法时有所闻,而诸如公检法三家各执一端、理论界与实务界观点针锋相对等现象更是频频出现。现实犹如一把利刃,已经刺穿了你们心中美丽的肥皂泡,虽然夜深人静时,你们也会一次次的问自己:我还坚守着对法律的信仰吗?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可以开出璀璨之花,也会生出许多的迷茫和困惑。你们究竟该修正理想,还是该批判我们的现实?关键是你们以什么样的境界、责任、态度去认知、感悟和体会。其实,以宏观的、客观的、发展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社会走向法治的必经之路。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理论上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永远不能取代实践中对法律可行性的检验。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法律并不能站在云端俯瞰世间。现实是法律人的大课堂,也是法律人的试验场,真实世界需要法律人以敏锐、激情和睿智投身其中,也需要法律人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和营养。你们既不可以用学究式的理论来生搬硬套,也不可以用完全迁就现实的心态随波逐流。从现实中发现理论问题,从理论中发现现实的方向,或许是最为明智的两种进路。现实为理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资源,理论为现实提供了高瞻远瞩的努力目标。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其实为你们提供了前进的原动力,现实可以抹平你们的棱角,却磨不去你们内心坚守的信念。因为历史雄辩的证明:正义的力量势不可挡,当事实真相大白于世的那天,也就是法律人最为开心、自豪的一刻,在通往法治的道路上,永远有法律人执着、不懈的呐喊与奋斗。同为法律人,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迈进法律之门所期许的共同理想——为实现法治而努力!

尽管充满艰辛和磨难,但法治的明天即将到来。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我们微笑着面对法治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