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检察文苑

【检察文苑】一个政治部主任的文字情怀

发布时间: 2020-04-13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品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走的是路,历练的却是人生。十几年来,我用文字一直在心田上耕耘,不知不觉中,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也成就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其实,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长期负责宣传工作的干警,当初写这些东西,只希望它能变成铅字完成宣传任务,从未奢望能有所成。因为我深知创作之路犹如卖脑髓,其艰辛可想而知。 

 

  从小喜欢读书、写作,可小时候在写作上却一直成绩平平。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我在西大街小学读书。五、六年级的时候,一些同学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有时还将好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班上有一位同学作文偶尔会在《少年月刊》上发表,我当时很是羡慕,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文章能够发表。在崇文中学读初中的时候,我慢慢开始崭露头角,初二时在全校口头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那年寒假前夕,语文老师姚九菊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放假了,每天下午你到我家,我专门给你补课训练写作。那个假期,我每天下午到姚老师家,她现场为我出作文题,要求四十分钟必须完成,然后进行点评,点评过后和我一起再读同类文章,进行分析。整整一个寒假,为了给我训练作文,为了让我写作时不受干扰,老师让丈夫和儿子在家连电视都不能看,要看就去家属院门房看。我也真是幸运,遇到了这样的好老师,是姚老师让我更加喜欢文字、喜欢写作,是她带着我一步步走上了写作之路。 

    

  1999年考入大学后,宿舍一位来自陕南的兄弟,父母都是高中老师,很重视阅读,他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文章也写得好,在他的影响和介绍下,我开始了新的阅读和写作。先后读了一些古人诗书,读了朱自清、郁达夫、汪曾祺等大家的散文,路遥、霍达、贾平凹、高健群、京夫等作家的小说,还当面聆听过陈忠实、肖云儒等名家讲座,获益匪浅。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写作水平的提高,我加入了校报记者团,开始有一般性的新闻稿件和些许豆腐块散文、诗歌发表。当时我特别迷恋和崇拜汪国真,整个大学几乎读了他所有的诗歌、散文,一度时期曾模仿他的风格去写作,用国真做笔名。尽管大学读的是理工性较强的会计学专业,但是我的文学梦一直都在,正如国真先生写的那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作为70年代末出生的我,在追寻文学梦的同时又有制服情结,从小喜欢军装、喜欢警服,大学期间最爱看反贪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2003年从财经学院毕业,我放弃了去银行、去中央直属国企的机会,通过公务员招考,我回到了家乡,跨进陇县检察院大门,成为了检察干警。刚进院我被分配到了反贪局,从第一次以书记员的身份随反贪干警去办案,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作笔录、询问证人、讯问嫌疑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反贪干警。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到办公室从事后勤保障、综合文秘工作,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在办公室工作期间,任过法警,在检察长的鼓励下,作为非法律专业第一次参加全国司法考试便一举通过,随后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成为了一名检察官。 

    

  在工作的17年里,我一直与文字在打交道,尤其是2009年当了办公室主任以后,上到每年的工作报告、各类汇报材料,下到一般的总结、信息、宣传稿件常常在写,天天在改,不是正在写,就是在写的路上,加班写更是家常便饭。通过这些材料的撰写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此基础上,我结合工作体会、生活感悟也经常写一些小散文、小诗歌,越写脑越活,手越顺,当然也就写得好了。在写作上,我对自己要求也蛮高的,规定不论写得好与否,每周或十天必须写一篇文章,写好后先行冷却,继而修改,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十年坚持下来,效果是相当明显的,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我是既写得了各种材料、调研文章,又写得了散文、诗歌,先后有10多篇调研文章在省市获奖,10余篇信息被高检院、省政法委相继采用,刊发宣传稿件600余篇,发表散文、诗歌200余篇(首),出版了散文集《灵魂的坚守》、诗歌散文合集《走过岁月》。 

  作为政治部主任我分管着宣传工作,根据新的宣传要求,我特别注重新媒体的建设,2019年我提出我们的微信、微博、头条号要全市领先,全省有位次,一年来,我和我们的新媒体编辑多措并举,砥砺奋进,规范新媒体管理、运营,讲好检察故事,提升检察公信力,全年共推送检察宣传525条,微博、头条号双双进入全省前20位,微博进入全省检察微博榜单15强。5月份,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参加基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培训班,聆听了清华大学沈阳老师的课后,我就想开通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用来刊发自己的散文、诗歌,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朋友的时候,大家都很支持,都要成为我的首批粉丝,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快一年了都未能开通,这期间好多朋友打电话、发微信询问公众号情况,真是汗颜。经过努力,最近我的微信公众号“在心田上耕耘”终于正式开通了。 

  人生在“俯仰之间”就过去了,每个人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个人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乐于奉献。一个人只有爱家人、爱生活,才会爱工作,我用文字在心田上耕耘,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上的多多少少、游历间的种种感受。此生惟愿与文字为伴,与思想者为伍,留守一方净土,爱生活、善发现,多读书、勤思考,写真事、抒真情,带着美好的心情和文字不断走向远方! 

  (文字:陈英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