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建设 > 基层亮点工作

宝鸡检察:书写“五连冠”的传奇与辉煌

发布时间: 2014-10-30
 

                                             (原载912日《检察日报》)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的陕西省宝鸡市,笔者在感受周秦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惊叹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宝鸡的沧桑巨变,源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文化滋养,更源于这方热土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年,历史长河浪花一瞬。但在宝鸡检察事业发展历程中,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至2013年,宝鸡市检察院在陕西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度测评中连年位居全省检察系统第一名,实现了“五连冠”。该院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全国优秀公诉团队”、“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这一项项“殊荣”,凝聚着宝鸡检察人付出的辛劳与汗水,也为检徽增添了新的光彩。

一个西北地区的检察院,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一群普普通通的检察干警,如何赢得群众的口碑?带着疑问,笔者先后深入到宝鸡市检察机关及陈仓、岐山、扶风等县区的社区、农村进行走访,探访宝鸡市检察院“五连冠”殊荣背后的故事。

           文明创建塑造队伍新风貌

七月里,行走在古老的宝鸡大地,到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文明的气息。在宝鸡市检察院几天的采访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一股清风正气正在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轻轻吹拂。
  
“检察事业要发展,根本在队伍建设,关键在凝聚人心。” 宝鸡市检察院检察长霍永库介绍说,近两年,该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按照“五个过硬”要求,紧紧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的奋斗目标,努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勤于学习,是检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紧跟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宝鸡市检察院党组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党组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院上下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院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将干警集中起来系统地学。五年来,市县两级院先后举办各类专题培训210余期,培训干警7860人次,不可不学、不学不行、争先学习的风气已在宝鸡市检察系统形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该院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感受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组织干警聆听全国模范检察官、陕西省模范共产党员刘宝奇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他用生命履职的高尚情怀。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乱用。”该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项行为禁令,加强内部执法监督、自身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建设,有效遏制了干部队伍中不良行为的发生。

“唱响主旋律,人人都参与”。检察大讲坛、道德讲堂、技能竞赛、演讲比赛、曲艺作品大赛等一系列检察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干警谋事、干事的热情,绽开了广大干警心头文明的花朵,催生出生机盎然满园春色。

   “让旗帜飘起来,让形象树起来。”节假日里,由宝鸡市检察院130余名干警组成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宝鸡市区的街头巷尾,引导交通、打扫卫生、服务市民,共建和谐文明新家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宝鸡市检察系统全体干警耳濡目染,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已悄然根植心中,而理念又转化为服务发展、执法为民的自觉行动,推动了宝鸡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

这两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成绩的取得,是全系统干警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宝鸡市检察院检察长霍永库说。

渭水河畔,老百姓亲眼见证并感受着这支队伍因文明创建而发生的转变。他们对检察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和检察干警的心贴得更近了。

利剑出鞘打击违法犯罪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已成为全体检察干警孜孜追求的精神动力。

在宝鸡市检察院公诉处采访时,办案人员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330日,杨陵示范区杨村乡崔东沟村五组村民崔宝民之子崔朋辉与另一营运客车主刘乃召在宝鸡市扶风县境内因发生争执被刘乃召打成重伤,刘乃召赔偿了崔朋辉28.5万元后被扶风县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双方都没有提出异议。

但事情的变化却使人始料不及。20096月,崔朋辉因生活不能自理、夫妻离婚而想不开自杀身亡了。这下崔宝民想不通,儿子没有了,老伴也因儿子的事变得精神恍惚,自己活着还有啥意思呢?他认为法院判决不公,向宝鸡市检察院提出抗诉申请,要给儿子重新讨回一个公道。

了解到这一情况,宝鸡市检察院召开会议,决定对此案启动风险评估和矛盾预警化解机制,与村组干部、代理律师、亲属亲友等一起倾力做通了双方思想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刘乃召再补偿崔宝民4万元,崔宝民撤回抗诉申请,达成和解意见。事后,崔宝民给宝鸡市人民检察院送来了“秉公办案,为民排忧”锦旗。

“老百姓是很重感情、明事理的,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就没有解不开的结。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老百姓才会信任我们,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宝鸡市检察院检察长霍永库说。

这是宝鸡市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案件中的一起。据介绍,近五年来,该院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铁拳除恶”等一系列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专项行动,突出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涉枪涉暴涉恐、“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先后批捕犯罪嫌疑人10850人,提起公诉13195人,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记者还了解到,五年来,该院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集中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和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在移民搬迁、灾后重建、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征地拆迁、食品安全、家电下乡等领域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778968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237余万元。

“亮点工程”打造检察特色品牌

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时查看全市30多家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案件信息,实现审查、跟踪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并监督执法行为。这是记者在陕西省宝鸡市检察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上看到的一幕。

宝鸡市检察院检察长霍永库介绍,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该院实施亮点工程建设、推动检察工作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托平台,各成员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录入移送案件、办理移送案件的相关信息,实行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全市检察、公安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之间执法司法信息互联互通,有效防止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

前不久的一天,宝鸡市凤县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雒一先浏览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时,凤县林业局发布的刘某涉嫌失火罪案件信息引起他的注意。根据案件信息显示,201333日,凤县凤州镇国安寺村村民刘某在自己承包的地里焚烧杂草时,不慎跑火,引起森林火灾。经凤县林业局勘查鉴定,过火面积1.8公顷,造成经济损失20700元。

凤县检察院研究认为,刘某失火行为造成损失已经达到刑事犯罪程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遂及时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立案。37日,凤县公安局森林分局立案侦查此案,法院以失火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两年。

次日,凤县检察院再次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督促公安机关立侦另一起涉嫌失火罪案,促使嫌疑人自首,最终被法院判处刑罚。

两个工作日内,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发现和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两起,“两法衔接”极大提高了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效率。宝鸡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恒兴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从今年年初开始,宝鸡市检察院在全市12个县区院大力实施亮点工程建设,通过“一院一品牌、一部门一亮点”,努力打造具有宝鸡特色的检察品牌。该院政治部主任梁思勇介绍说:今年全市检察系统实施的亮点工程建设涵盖了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廉政建设、检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今年整体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宝鸡市检察院的带动下,全市各县区院创新进取,13项亮点工作让人眼前一亮。金台区检察院的公诉模式“、陈仓区院的“廉政文化品牌工程”、凤翔县院的“检务平台建设”、岐山县院的“侦防一体化建设”、扶风县院的检察微博建设、眉县院的“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凤县院的“两法衔接平台”建设、陇县院“1+人才培养模式、太白县院的预防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亮点工作的联动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检察工作整体提升。

         “零距离”服务赢得群众好口碑

   “这两年,市检察院的领导为我们村上的事情费了不少心,隔三差五常来村上了解情况,帮群众解决实际难题。现在村上治安好了,环境卫生改善了、村民的法律知识也增强了……”在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官村走访时,该村支部书记李伟高兴地对笔者说。

官村位于历史悠久的西镇吴山脚下,该村有14个村民小组6502703人,以核桃、畜牧、香菇味主导产业,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4050元。该村自2013年被确定为宝鸡市检察院的扶贫联系点,村民们经常能看到检察官的身影。

李伟至今仍清晰的记得,20138月,官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重大洪涝灾害,通村唯一的河桥被大水冲毁,给村民进出村带来严重影响。市检察院得知灾情后,立即组织全院干警踊跃捐款2万元,并协调交通局、民政局等部门,共筹集资金82万元,为该村修建了一座长36米、宽4米的高水准大桥,彻底改变了该村过去“小车不进村、庄稼靠人抬”的局面,高水准大桥也被村民亲切的称为检民“连心桥”。

不只是李伟,官村的村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带来的实惠。包抓工作开展以来,市检察院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单位出资10万元、协调部门资金60万元,为该村新修路5.2公里,修桥3座,为村小学添置部分教学设施。为村民建立了一间阅览室,并捐书1000余册 ;投资10万元为村上购买了11000株核桃苗,聘请省市技术专家帮助村民科学栽培、科学管理,提升该村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率下,行胜于言。市院领导带头下村组、访民情、解民忧,各县区院也纷纷响应。扶风县检察院与县水利部门协调为绛帐镇春光村争取了10万元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该村解决生活饮水、低压线路改造、娱乐广场建设等问题;岐山县检察院将闲置的119件桌椅捐给凤鸣镇巩寺村小学,并从经费中挤出7000元支援该村修路;太白县检察院为40余户贫困家庭送去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帮助村民解决生活、生产难题……一项项惠民举措的落实,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记者了解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宝鸡检察机关召开群众座谈会136次,建立群众工作联系点86个,走访社区、农村4544个,走访群众20446人,发放调查问卷表3万余份,征集群众对检察工作意见和建议624落实发展项目67个,受到到了群众欢迎。

 “一言一行常思百姓冷暖,一举一动不忘检察形象。”宝鸡市检察院全体干警正是以这样一种思想和行动,践行着“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也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巍巍秦岭在见证宝鸡经济振翅腾飞的同时,也见证着宝鸡检察人的系民之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