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队伍建设 > 人物风采

【公诉风采】奋斗是青春最好的记忆——记“全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张欣同志

发布时间: 2020-07-31

  2020年宝鸡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张欣同志荣获“全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称号以及“最佳论辩奖。” 

  张欣,中共党员,宝鸡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从事检察工作四年来,协办各类案件93件,荣获全市检察机关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比赛优秀奖,全市第二届宪法知识大赛三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她坦言“有辛苦,但更有收获。只有奋斗才是青春最好的记忆。” 

    

  积极学习,适应角色转变 

  2016年,张欣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宝鸡市人民检察院,从律师转行做公诉人,尽管都是法律职业,但身份不同,意味着要求不同,从接手案件时,张欣就有了深切的体会。那是个一审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并且想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他对自己的刑期却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在一次讯问过程中提出“根据他的情节应当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的观点。为了转变犯罪嫌疑人的观点,主办检察官与张欣五次往返看守所,就案件量刑情节进行细致的释法说理,最终打消了犯罪嫌疑人的想法,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采纳了提出的量刑建议并作出了一审判决。“相对律师来说,公诉人更应注重全面把握证据,既要做好案件的审查工作,也要做好与当事人的释法说理工作。”从此,张欣在协办大小案件时都非常注重细节和法理论证,她把工作中的学习体会和领导、前辈的指点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在对比中反思自己,在思考中梳理总结。 

    

  努力提升,磨炼专业技能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生,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在进入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以来,扎实办好每一起案件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在疫情期间,张欣从大年初二开始加班,放弃所有节假日,协助员额检察官办理案件,她积极与监察机关协调解决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证据链条,在一个半月内与员额检察官一起形成了34616余万字的审查报告,完备了出庭预案。在张欣看来,疑难、复杂案件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她总会积极申请去协办此类案件。同时,她还协助员额检察官审查办理了我市涉案金额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自侦部门转隶后市监委移送起诉的我市第一起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等。无数个下班后的夜晚和周末,张欣常常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她相信对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件的仔细琢磨,认真总结,定能使自己的办案能力稳步提升。 

    

  恪尽职责,打造工作多面手 

  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张欣都立足本职,尽自己所能做好各项工作,成为一个“站着能说、坐着能写、日常善思”的检察人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刚进入检察院时,她被分配到案件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工作。“当时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应该怎么核查数据,心里很慌”张欣如是说。但她迅速调整好心态,利用工作之余,快速学习AJ2013统计系统以及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式。“前一天找张欣查数据,她表示刚接手不太会,但隔一天她就能熟练操作了。”这是院里的同事对她的评价。在案件管理办公室工作期间,她详究细查案卡填录不规范1200余处,制作各类报表672份,依托检察业务大数据为信息源累计撰写统计分析报告8篇,起草各类汇报材料、季度、年度评查报告20余篇,快速从一名案管“小白”成长为能为全市统计员答疑的案管能手。她还是院里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师团的成员,积极参与“送法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检校共建”活动,在活动开展前,她都会认真设计宣讲内容,在给店子街小学的宣讲活动中,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自己行为的边界,在授课过程中,她力争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同时,张欣多次主持院里的道德讲堂活动,她坦言“对于自身有挑战的事情,她都特别乐意去做。” 

  张欣喜欢长跑,这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需要强健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在跑步中,一波波的力竭感始终催促着她停下来,但张欣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半路停下来,便意味着结束。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工作目标,需要每一个司法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持之以恒的去坚守、去实现。对张欣来说,不断给自己设定小目标,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离这个目标更进一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人,张欣始终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