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宝鸡市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千阳县人民检察院王德凤同志荣获“全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称号以及“优秀答辩奖”。
千河,古称汧河,因流经千山脚下故称千河,发源于甘肃六盘山南坡石嘴梁南侧,一路奔波,从千阳县绕城而过,汇入渭河,千阳县人民检察院就坐落在美丽的千河北岸。
舒缓清凉的千河水,孕育了这样一位女检察官,她蘸笔青春,芳华十载,把全部精力与满腔热情献给了她钟情的检察事业,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真正含义。她就是千阳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德凤。
2010年,王德凤怀着对检察事业的憧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成为了一名检察干警。从侦查监督科书记员,到反渎职侵权局侦查员,再到刑事检察部助理检察员,十年来她不改从检初心。以勤勉务实、严谨精细的工作态度,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以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工作思路,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炼和充实自己,积累了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成长为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检察业务能手。先后荣获了2017年首届宝鸡市检察机关公诉业务竞赛三等奖、2018年宝鸡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能手、2018年宝鸡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称号,2020年宝鸡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称号。2019年被宝鸡市人民检察院记个人三等功。
勤学苦练,孜孜不倦
参加工作以后,王德凤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仅有满腔的热情远远不够,更需要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的磨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担当起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历史重任,才能够在检察工作中依法公正地执行法律。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地反复揣摩一个个专业知识,仔细理解每一条法律规范,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结合以往的案例,从中总结提炼办案经验,办案质量逐年提高。从事公诉工作后,先后办理了一大批疑难复杂案件和新型犯罪案件,尤其是涉案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犯罪事实多的大要案。通过案件的办理,使司法公正落实到了具体的执法工作中,有力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唯艰忍者始能遂其知。”她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充实自己,练就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综合文字能力,成长为一名冷静、睿智、业务精湛的优秀公诉人。
敢于担当,勇挑重担
2018年,她作为专案组主要承办人,审查起诉了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卫某等14人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身份证件案。该案犯罪嫌疑人众多,犯罪事实多达120余起,涉案金额近千万元。接到案件后,她主动承担大部分审查工作,克服家庭和自身困难,经过连续四个多月加班加点,2000余公里的奔波调查取证,形成了长达400多页的审查报告。她查阅大量的法律法规,全面掌握案件情况,认真审查梳理每起犯罪事实和证据,对阅卷、提审、询问制作详细的工作预案,确保案件审查不留死角。出庭前,反复打磨出庭预案,制定临场应变措施和答辩提纲。在持续三天的庭审中,面对14名被告和12名辩护人,她从容镇定,沉稳应对,就定罪、量刑等争议焦点问题与12名辩护人展开激烈辩论,最终,法院采纳公诉机关意见,被告人均得到了有罪判决,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女公诉人坚韧的风骨。
以法为据,检微察隐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会带来百分之百的不公正,办案必须严控细审,必须办成铁案,我要对办理的每一件案件负责。”王德凤说。为了堵住这百分之一的漏洞,她长年累月卷宗等身、孤灯长伴,案子拿不下来,梦里还在想对策。工作以来,她办理的所有案件均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准确率100%,起诉到法院后均被作出有罪判决。
2016年,王德凤审查起诉的陈某受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一审判决被告人陈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她在审查判决时发现,一审判决部分认定系适用法律有误、认定罪名不正确,遂建议依法对陈某受贿案启动提请抗诉程序。市检察院经审查支持抗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定抗诉理由成立,依法改判。该案被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列为第一期典型案例,印发全市检察机关借鉴学习。
2019年,李某某危险驾驶案移送审查起诉,王德凤在审查过程中,李某某对醉酒驾驶行为供认不讳,案情简单,本打算适用速裁程序快速处理,但是,她还是和其他案件一样再重新复查案卷,结果发现血液的提取和鉴定机关收到血液量不一致,且在提取三天后进行鉴定,遂向侦查机关调取呼吸式检测结果,严格依照证据认定标准,对李某某做出存疑不起诉的决定。不论案件大小,以法为据,严格审查是王德凤始终坚守的办案原则。
倾心未检,呵护希望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任重道远,惩罚不是目的,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教育、挽救和感化涉罪未成年人,通过法治教育避免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免受不法侵害,对检察官而言是比办案更重要的职责。为此,王德凤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未检工作之中,将以办案为中心的理念向案前预防、案后帮教拓展延伸,对那些轻微刑事案件,能够和解的依法促成其双方和解,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适用不起诉处理,最大限度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国中小学生都居家通过网课学习,李某等9人都是山西某县高二、高三学生,疫情期间在家中通过网络,利用微信“红包返利”“低价购买手机”的方式诈骗同龄孩子钱财。开学在即,检察机关收到9人的审查逮捕案,经审查,这些涉罪未成年人对犯罪并没有清楚的认识,遂对9人进行了社会调查,发现他们走上犯罪,家长在责难免,于是邀请专业心里咨询师,对9名嫌疑人及其监护人开展亲职教育,面对这一群快要高考的孩子,检察机关综合评估,做出了不批准逮捕决定,让他们不要错过高考,给他们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
每每面对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她都不遗余力想拉一把,不厌其烦想劝几句,同时也深切的认识到,未检工作预防为首。近几年,她每年都要深入全县中小学开展法制巡讲活动,通过持之以恒的普法巡讲,将法治的种子深埋在未成年人心中,让它们生根发芽,通过参加学生家长会,为家长们讲授如何教育孩子,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司法保护的纽带,竭尽所能让每一个未成年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让他们在法律的关爱和温暖中前行。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王德凤以柔弱之躯,坚守着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坚守着她身为农民儿女的黄土本色,坚守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一点一滴播撒法治信仰,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