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队伍建设 > 人物风采

【身边榜样】让黄土地变成 “金大地”

发布时间: 2018-12-03

踏实、可靠、认真、思路清晰、敢想敢干……提起第一书记卓地龙,这个任职刚一年的检察院干警,以自身实际行动得到了侯家河村村民的认可。

2017年5月,卓地龙同志受单位指派,来到了少有涉及的凤县河口镇侯家河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是外地人,当地的环境交通、风俗习惯就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语言上沟通困难,生活上不适应,村上没有吃饭的地方、离家远……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需要解决,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可谓异常艰苦。

“红军长征两万五都过来了,我这点困难算什么,作为党员就要经得住考验和磨练。”卓地龙没有被困难吓住,而是主动的去适应新生活和新工作。没有做饭的地儿,一张凳子放上电磁炉就是简易灶,卧室里的书桌成了切菜的操作台,没有日常用水,塑料桶成了储水的主角,语言上不通,他苦练本地话……,靠着一股韧劲,卓地龙同志克服了前期各种困难,全身心的投入到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翻不了的山,过不了的河,啃不下的硬骨头,卓地龙同志始终谨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谆谆教诲,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中心工作。侯家河位于河口镇东北,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 2.5公里,全村分6组,组与组之间距离间隔较远,呈带状狭长分布。共有村民188户、746人,其中党员31人。全村主要种植中药材和苗木,目前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5户17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真正的贫困大村。卓地龙同志认真开展贫困户走访,对贫困户进行认真甄别,及时召开党员、群众民主评议,确定贫困户名单,严格按照公示制度进行公示,确保识别精准,组织村民、党员代表制定、商议了侯家河村2017年脱贫攻坚方案、五年产业规划、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商议了一村一产业、一户一产业计划,及时向村民公布计划方案,争取群众支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电、路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侯家河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卓地龙同志积极奔走,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落实相关项目,向解决侯家河村发展根本问题。联系县商工局组织专家在该村进行中药材种植专业培训,指导村民开展药材种植,卓地龙又积极向外联系,赴杨凌、商洛洛南等地考察金银花种植,改善药材种植结构,提升农田利用效率。为解决喝水用水的问题,卓地龙和村两委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让人畜饮水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8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投资90余万元的侯家河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正式拉开帷幕,全村共探测建设3个水源点,修建机井、拦水坝、消毒房、过滤池等设施,铺设管网到全村每户家庭,管网总长超过1万米,村民喝水用水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他还争取单位大力支持村容村貌的改善和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路、“最后一公里”等项目也已全部完成建设,全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要带头致富,才能带动全村发展,为切实提升贫困户创业就业热情,卓地龙同志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奔赴全县各乡镇考察苗木种植、中蜂养殖等项目,组织全体召开座谈会,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在脱贫攻坚、致富带头方面勇当排头兵,侯家河村已涌现出种植大户王清贤、养猪大户康志臻、就业典型杨小军等一批贫困群众致富增收代表,全村所有贫困户都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培训中,全村整体风貌有了进一步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